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行己的《哭呂與叔四首·其二》
全文:
淹留也復可疑人,不向清朝乞此身。
芸閣校讎非苟祿,每回高論助經綸。
參考注釋
芸閣
即芸閣。 宋 秦觀 《孫莘老輓詞》之二:“青春芸閤妙文詞,進讀 金華 鬢若絲。”參見“ 芸香閣 ”。
校讎
亦作“校仇”。 1.一人獨校為校,二人對校為讎。謂考訂書籍,糾正訛誤。 漢 劉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宋史·職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 清 吳翊 《洞庭山館呈司寇東海公》詩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
(2).比試;比較。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或謂 潘 曰:‘汝素以術自衒,今天師至矣,敢與之校讎乎?’”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
苟祿
指官吏無功而受俸祿。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吏隱之説,始於誰乎? 首陽 為拙, 柱下 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舉為美談,而屍位苟祿者遂因以藉口。” 明 宋濂 《遁耕軒記》:“受民之傭而無功以報之,則為苟祿。” 清 朱琦 《感事》詩:“忠義乃在民,苟祿亦可恥。”
高論
敬辭,見解獨到不同凡響的議論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史記·張釋之列傳》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周行己名句,哭呂與叔四首·其二名句
名句推薦
玄鶴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常建《張山 *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