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固所師,未暇窮詁訓

姚樞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四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姚樞的《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四》

全文:
人皆與時行,吾斯未能信。
士子有當憂,憂在不如舜。
至哉伊洛傳,為發前聖蘊。
先儒固所師,未暇窮詁訓

姚樞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先儒

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先儒所傳,皆不其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先儒解釋皆云:水草,圓葉細莖,隨水淺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經》:“先儒所見,適與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誤矣!所謂“先儒”者,乃已經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稱呼?’”

未暇

謂沒有時間顧及。 漢 張衡 《東京賦》:“因 秦 宮室,據其府庫,作 洛 之制,我則未暇。” 漢 劉楨 《雜詩》:“馳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 鏡機子 曰:﹞‘此餚饌之妙也,子能從我而食之乎?’ 玄微子 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閒哉!”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如右所言,大抵關於種類,而於情偽得失,未暇論也。”

詁訓

(1).解釋古語。《後漢書·桓譚傳》:“博學多通,徧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古言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編次《論語》,各以羣分,窮源造極,為之詁訓。” 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敘錄》:“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張嵲 《讀管子》一文最見功力,其文雖不足四百字,而詁訓精確,洞見閫奧。”

(2).古語的意義。 晉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 宋 歐陽修 《尹源字子漸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淵 。夫源發於淵,深且止也,於詁訓不類,又無所表發其名之美,甚非稱。” 清 曾國藩 《書<學案小識>後》:“ 惠定宇 、 戴東原 之流,鉤研詁訓,本 河間獻王 實事求是之旨,薄 宋 賢為空疏。”

姚樞名句,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四名句

詩詞推薦

先儒固所師,未暇窮詁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