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獨憶諴和理,不覺金猊篆灺香

乾隆秋夕齋居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秋夕齋居》

全文:
玉漏迢迢夜漸長,心因幾暇轉徬徨。
忘言獨憶諴和理,不覺金猊篆灺香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和理

(1).中和之道。《莊子·繕性》:“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成玄英 疏:“知之與恬交相養也,斯則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 章炳麟 《論式》:“﹝ 魏 晉 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達,可以為百世師矣。”

(2).謂處事和洽而得當。《禮記·昏義》:“婦順備而後內和理,內和理而後家可長久也。” 馬睎孟 曰:“和則有理,理則有義。”《南史·劉孺傳》:“﹝ 孺 ﹞出為 晉陵 太守,在郡和理,為吏人所稱。”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金猊

香爐的一種。爐蓋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時,煙從口出。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五二:“夜色樓臺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 宋 張元乾 《花心動·七夕》詞:“綺羅人散金猊冷,醉魂到,華胥深處。”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韓樾子》:“廳上置金猊,爇異香,地平如鏡。”

乾隆名句,秋夕齋居名句

詩詞推薦

忘言獨憶諴和理,不覺金猊篆灺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