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雪歌疊舊作韻原文
凜秋無雪雪乃有,宜在玉塞崇山山之後。
層陰積冰彼其常,夫何近帶山莊映軒牖。
奔崖飲澗噴瓊花,匉訇磕砉眾響紛交加。
八音六律此繁會,似過摯乾繚缺方武陽襄家。
君不見繪事後於素,又不見土鼓先雲頀。
我非子也在川上,乃亦因心愜清悟。
渟漴漩澓潺且湲,鴐鵝麇鹿往復還。
試看一放勢莫禦,其始涓涓滴滴渟滀山之灣。
導流曲折階前灑,雪色雪聲交上下。
去年種樹初點綴,今來翠乾已盈把。
北何雁磧南何吳,一家中外咫尺夫。
取名聊爾寄清賞,豈知清賞原在神仙區。
便教溪側安茗壚,綠杯香雪書澆吾。
秋雲在天水在湖,興於雲水了不殊。
詩詞問答
問:千尺雪歌疊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千尺雪歌疊舊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六
參考注釋
凜秋
寒冷的秋天。《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 晉 潘岳 《閒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 唐 張九齡 《九月九日登龍山》詩:“ 楚 客凜秋時, 桓公 舊臺上。”
玉塞
玉門關 的別稱。《晉書·禿髮傉檀載記論》:“控弦 玉塞 ,躍馬 金山 。” 南朝 宋 謝莊 《舞馬賦》:“辭水空而 南傃 ,去 輪臺 而東洎,乘 玉塞 而歸寳,奄芝庭而獻祕。” 宋 陸游 《芳華樓夜宴》詩:“少日壯心輕 玉塞 ,暮年幽夢墮 滄洲 。”參見“ 玉門關 ”。
崇山
(1).高山。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晉 陸機 《從軍行》:“深谷邈無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大地雖大,崇山大河雖多,深林邃谷雖奧,不數百年皆化為都邑焉。”
(2).引申為崇高,巨大。《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奈何棄崇山之功,為此過舉!”
(3).山名。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 孔穎達 疏:“蓋在 衡嶺 之南也。”按,據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六,當在 唐 驩州 境內, 泗城 之南(今 廣西 凌雲縣 和 西林縣 一帶)。 唐 沉佺期 《從崇山向越常》詩“朝發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陰”,即其處。舊說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於 崇山 。” 韋昭 註:“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陽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過 虞舜 於 九疑 。” 張守節 正義引 張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山海經》曰:‘ 堯 葬 狄山 之陽。一名 崇山 。’”
之後
(1) 緊接在…時以後
作出安排之後,我們就照著辦
(2) 在…後面
房屋之後有棵大樟樹
(3) 然後
之後他又給我來過兩封信
層陰
(1).指密布的濃雲。 唐 李商隱 《寫意》詩:“日向花間留返照,雲從城上結層陰。” 宋 文同 《欲雪》詩:“山城蔽層陰,晚照空外滅。”
(2).喻幽深。 元 袁桷 《城南亭》詩:“似聞城南亭,層陰絶塵闤。”
積冰
長年累積不化的冰
彼其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記 ”。1.《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後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後漢書·明帝紀》:“《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慙疚,無忘厥心。”《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將掛風人‘彼其’之譏。” 唐 劉禹錫 《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有黷陟明之典,誠招彼己之譏。” 宋 王禹偁 《謝衣襖表》:“飾之瑞獸,空傾率舞之心;徵乃維鵜,難免彼己之刺。”
(2).代詞。那,那個;他。《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 申 。” 鄭玄 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音相似。”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則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來也,將進我以善也。”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軒牖
窗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尚想前良,俾若神對,乃命畫工圖之軒牖。”
飲澗
在溪澗中飲水。多指在山谷中生活。 南朝 梁 沉約 《善館碑》:“達人獨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唐 鄭谷 《少華甘露寺》詩:“飲澗鹿喧雙派水,上樓僧蹋一梯雲。”
瓊花
(1).一種珍貴的花。葉柔而瑩澤,花色微黃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後,多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門 秦氏 女,秀色如瓊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揚州 后土廟 有瓊花一株,或雲自 唐 所植,即 李衛公 所謂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瓊花》:“ 揚州 后土祠 瓊花,天下無二本,絶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 仁宗 慶曆 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 淳熙 中, 壽皇 亦嘗移植南內,逾年憔悴無華,仍送還之。其後,宦者 陳源 ,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 杭 之 褚家塘 瓊花園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間所有者,特當時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樹後庭花》。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瓊花玉樹》,《春江夜月》,聲聲齊唱。” 清 陳文述 《青溪吊江總宅》詩:“當時《玉樹》臨風曲,異日《瓊花》水調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威仰噤死不敢語,瓊花雲魄清珊珊。” 宋 楊萬里 《觀雪》詩:“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無香。” 元 呂止庵 《集賢賓·嘆世》曲:“到冬來落瓊花陣陣飄,剪鵝 * 片飛。” 陳毅 《蝶戀花·訪問亞洲三國喀布爾望雪山》詞:“一望瓊花爭怒放,飛越羣山,人喜從天降。”
訇磕
見“ 訇礚 ”。
交加
(1) 兩種事物同時出現
雷電交加
(2) 交錯;錯雜
交加之藤。——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悲喜交加的情緒
八音
(1).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 註:“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
(2).泛指音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離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辯八音之雅俗。”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冶鑄》:“虛其腹以振盪空靈,而八音起。”
(3).八風之音。《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耳之道也。” 高誘 註:“八音,八卦之音。” 陳奇猷 校釋:“八音,八風之音……陰陽家以八風分屬八卦,故 高 謂八卦之音。”
六律
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1.黃鐘(C),2.大呂( # C),3.太簇(D),4.夾鍾( # D),5.姑洗(E),6.中呂(F),7.蕤賓( # F),8.林鐘(D),9.夷則( # G),10.南呂(A),11.無射( # A),12.應鐘(B),合稱十二律。區分開來,奇數(陽)稱六律,偶數(陰)稱六呂,合稱律呂。古書所說的六律,通常是就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繁會
(1).猶交響。謂繁多的音調互相參錯。《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會之響而顧問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聽也。” 南朝 梁 何遜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城中多宴賞,絲竹常繁會。” 清 曾國藩 《求闕齋記》:“由是八音繁會,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2).繁盛。《文選·潘岳<藉田賦>》:“中黃曄以發暉兮,方綵紛其繁會。” 張銑 註:“繁會,言盛也。” 前蜀 杜光庭 《眾修本命醮詞》:“年祿增延,福祥繁會,公私貞吉,族屬康寧。”
(3).指繁華薈萃之處;繁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傑觀,雪片一冬深。” 清 林則徐 《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折》:“若海疆商賈馬頭,及通衢繁會之區,吸食者不可勝數。”
武陽
即 秦舞陽 。 戰國 時 燕國 勇士。偕 荊軻 謀刺 秦王 ,因其恐懼失態,事敗。 唐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 武陽 死灰人,安可與成功。”參閱《史記·刺客列傳》。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事後
事情發生或處理、了結以後。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夫既不能修善於平日,而又不能敬謹於事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子見南子>》:“當時及事後,皆毫無動靜。”
土鼓
(1).亦作“ 土皷 ”。古樂器名。鼓的一種。《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和帝紀》:“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清 曹寅 《琴塼歌》:“稗官流傳號琴薦,土皷康瓠函宮商。”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論》:“此言有異乎土鼓之祭,其實昇平也。”
(2).方言。墳墓。諺語:“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麥鼓堆,三月打雷穀穀堆。”
非子
周 時人,也寫作 飛子 ,善養馬。 周孝王 召使主養馬於 汧水 、 渭水 之間。後封於 秦 (今 甘肅 張家川 東),為 周 的附庸,邑之 秦 ,使復續 嬴氏 祀,號曰 秦嬴 ,是為 秦 始封之祖。《史記·秦本紀》:“ 非子 居 犬丘 ,好馬及畜,善養息之。”《漢書·地理志下》:“後有 非子 ,為 周孝王 養馬 汧 渭 之間。”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八:“ 非子 為我御,逍遙遊荒裔。”
因心
謂親善仁愛之心。《詩·大雅·皇矣》:“維此 王季 ,因心則友。” 毛 傳:“因,親也。” 陳奐 傳疏:“因訓親,親心即仁心。”《舊唐書·孝友傳序》:“善於兄弟,必能因心廣濟。” 宋 岳珂 《桯史·南陵疏文》:“因心薦嚴,雖前無此比,亦不失臣子盡誠之誼。”
清悟
清醒,覺悟; * 。《晉書·向秀傳》:“清悟有遠識,少為 山濤 所知。”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風儀詳審,容止可觀。”《南史·王弘傳》:“ 弘 少好學,以清悟知名。” 清 吳偉業 《游石公歸是夜驟雨明晨微霽同諸君天王寺看牡丹》詩:“太息因歸來,鐘聲發清悟。”
漩澓
水旋轉回流。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水為石碎,千條萬縷而下歸於潭,皆細如蛛絲,重重漩澓。”
鴐鵝
亦作“ 鴐鵞 ”。野鵝。《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弋白鵠,連鴐鵞,雙鶬下,玄鶴加。” 顏師古 註:“鴐鵞,野鵞也。”《宋史·五行志二下》:“ 政和 後,禁苑多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獸、麀鹿、鴐鵝、禽鳥數百實其中。” 清 吳偉業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鴐鵞逢天風,北向驚飛鳴。”
往復
(1) 來回;反覆
循環往復
(2) 往來
通信往復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滴滴
(1).一滴一滴。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作漉酪法:八月中作。取好淳酪,生布袋盛;懸之,當有水出,滴滴然下。” 唐 蘇頲 《興州出行》詩:“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雲。”《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眼淚--許久以來乾枯了的眼淚,滴滴地掉在孩子的嫩臉上。”
(2).象聲詞。 唐 令狐楚 《賦山》詩:“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唐 段成式 《醉中吟》:“只愛槽牀滴滴聲,長愁聲絶又醒醒。”
(3).附著於某些形容詞,表示“滿量”,含有“很”的意思。常用以形容色、光和韻味的濃郁、充沛。 唐 唐彥謙 《留別》詩之二:“野花紅滴滴,江燕語喃喃。” 宋 歐陽修 《初夏劉氏竹林小飲》詩:“猗猗色可餐,滴滴翠欲溜。”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滴滴風流,做為嬌更柔,見人無語但回眸。”
(4).與數詞“一”連用表示少量。秧歌劇《鍾萬財起家》第一場:“打下一滴滴糧食,又叫我那浪蕩子男人偷偷摸摸去換了洋菸吃了。”秧歌劇《鍾萬財起家》第二場:“這難熬下去咧!……有一滴滴菸灰吃吃就好咧!”
(5).見“ 滳滳 ”。
渟滀
匯聚貌。 宋 陸游 《風雨中望峽口諸山奇甚戲作短歌》:“不令氣象少渟滀,常恨天地無全功。” 元 麻革 《游龍山記》:“又行數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 明 楊慎 《丹鉛雜錄·稱讚文章之妙》:“ 王半山 評 歐 文云:‘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渟滀;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袁枚《隨園詩話·卷四》
- 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劉巨《句》
- 父母不汝拒,汝志誠少匹王淹《寄仲子》
- 初疑邂逅,湘妃洛女,似是還非王炎《朝中措(九月末水仙開)》
- 是誰差堠子,久立待車塵
- 青鴛幾世開蘭若,黃鶴當年瑞卯金
- 少年飛翠蓋,上路動金鑣李百藥《雜曲歌辭少年子》
- 平日雙眼不屢青,奇窮一生端坐此陳造《送二趙金陵秋闈之行》
- 耆舊王與董,骨朽神不僵王灼《效東坡送顧子敦體送趙子功令資陽》
- 無須王老長垂地,掉臂胡僧仰托天陳舜俞《送喜長老游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