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會歸遵道路,太和詄盪集簪裾

乾隆元旦試筆·其一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元旦試筆·其一》

全文:
粵宛回春肇歲初,春台物象總誾如。
帝車運斡臨陳揆,天馬頻繁來執徐。
皇極會歸遵道路,太和詄盪集簪裾
親賢勤政斯今始,敢曰休寧或怠予。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皇極

(1).帝王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書·洪範》:“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昔在上聖,唯建皇極,經緯天地。” 隋 王通 《中說·魏相》:“夫子六經,皇極之能事畢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極以蒞萬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極居中,而‘五’之本身復具有中數。”

(2).指皇位。 晉 乾寶 《晉紀總論》:“至於 世祖 ,遂享皇極。”《資治通鑑·晉簡文帝鹹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廢帝為 東海王 ,以丞相録尚書事 會稽王 昱 統承皇極。”《舊唐書·外戚傳·武承嗣》:“皇極者,域中之大寳,必順乎天命。”

(3).指皇帝。《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司馬貞 述贊:“姊配皇極,身尚 平陽 。”《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向若 林父 誅, 陳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嬰 見逐,是 晉 無 赤狄 之土, 漢 無皇極之尊, 秦 不併 西戎 , 齊 不霸 東海 矣。” 清 屈大均 《洗象行》:“曉披瓔珞朝皇極,秋駕鑾輿出喜峰。”

(4).指皇室。《晉書·桓玄傳》:“先臣蒙國家殊遇,姻婭皇極。”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廬陵王誄》:“託體皇極,銜怨至盡。”《宋書·謝晦傳》:“ 羨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極。”

(5).指古代有關天文、歷算、五行等方面的專門方術。《新唐書·五行志一》:“ 向 為《五行傳》,乃取其五事,皇極、庶證附於五行以為八事。”《明史·方伎傳·周述學》:“自歷而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輿地……莫不各有成書。”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五:“自言 郭璞 終皇極,講見天心待殺身。”

(6).宮殿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職掌 皇極 、 建極 、 中極 、 武英 、 文華 殿庭、樓閣、廊廡灑掃之役。”參見“ 皇極殿 ”。

(7).舊時教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嚴邪*教》:“今世之所謂白蓮、無為、皇極、大乘、洪陽、螺祖諸教,皆奸人所創之邪*教也。”

會歸

(1).《書·洪範》:“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謂君王聚合諸侯臣民,有其準則;諸侯臣民歸順君王,亦有其準則。後以“會歸”為共同依歸的極則。《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爭驅靡息。” 唐 呂溫 《代百官請上尊號第三表》:“臣聞強名曰道,莫體混元之功;推大於天,豈報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視聽,示人津涯;俾其會歸,有所則象。”

(2).會合;歸結。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論》:“故據滄海而觀眾水,則江河之會歸可見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一》:“凡此數説,雖不能會歸於一,要其大致,皆謂別異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把理與事這樣統一起來認識,就可以從語言上會歸宗旨,而不是強為之解。”

(3).結局,結果。 清 蔣士銓 《香祖樓·轉情》:“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歸,莫非苦趣。”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於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詄盪

(1).見“ 詄蕩蕩 ”。

(2).橫逸豪放。 清 袁昶 《贈龔生記異》詩:“詄盪名家子,胡為窮海邊。” 蔡寅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 高子 詩才詄盪,常對酒當歌,咳唾成珠玉。”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漢 世《郊祀》、《房中》之樂,有三言、七言者,其辭閎麗詄盪,不本《雅》《頌》。”

簪裾

古代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南史·張裕傳》:“而 茂陵 之彥,望冠蓋而長懷;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嘆。”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二:“ 星橋 擁冠蓋, 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訊息》詩:“嗟爾有頑父,所志在簪裾。”

乾隆名句,元旦試筆·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 西直門外·其二

    乾隆清代〕翠穎珠流曉露瀼,菜畦瓜架靄煙光。為欣時下民情豫,卻慮秋成日正長。
  • 南南曲 贈黃二南君

    弘一〔近現代〕在昔花佛菩薩,花趺坐赴蓮池。始則牛花笑,繼則南南而有辭。南南梵唄不可辨,分身應化天人師。或現比丘、或
  • 蘭谷

    釋文珦宋代〕猗猗谷中蘭,青青飽香露。為語樵牧兒,莫采出山去。
  • 賀新郎

    葛長庚宋代〕俯仰天粘水。盡□□、山河大地,光涵表里。一夜春風搜萬象,檐外雨聲不已。到曉來、六花靡靡。瑤樹琪林寒徹
  • 望瀛洲亭子戲成三絕句·其二

    乾隆清代〕早覺真痴鄙漢帝,那更幻樂羨唐臣。可知名利場中客,不是神仙隊里人。
  • 滿江紅

    黃人傑宋代〕小隊旌旗,又催送、元戎領客。政十頃、荷香微度,草煙橫碧。楊柳參差新合翠,水天上下俱齊色。傍野橋、容與
  • 釋惠崇宋代〕萬國無刑治,三邊不戰平。
    皇極會歸遵道路,太和詄盪集簪裾 詩詞名句
  • 有客

    釋妙聲元代〕有客有客伊吾廬,新除南台行大夫。天子許騎內廄馬,百二十騎來東吳。東吳驛傳稱過客,館人致餼官僚趨。來者
  • 長乾寺

    王安石宋代〕梵館清閒側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柳條不動千絲直,荷葉相依萬蓋陰。漠漠岑雲相上下,翩翩沙鳥自浮沈。羇人
    皇極會歸遵道路,太和詄盪集簪裾 詩詞名句
  • 讀王伯大都承奏疏

    王邁宋代〕佞夫苟幾糞甘嘗,餘子危言襲故常。若使秉彝猶未滅,也須泚顙細思量。
皇極會歸遵道路,太和詄盪集簪裾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