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示忠上人》
全文:
啞羊苾芻紛作隊,口吻遲鈍懶酬對。
猛公來自知足天,南山爽氣增十倍。
為公放意談海山,神頎透出形骸外。
八月中秋滋露華,千岩尺璧生光彩。
正當刻志從爐峰,看子穩騎元氣背。
參考注釋
啞羊
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章炳麟 《<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序》:“ 金山 宗仰上人 向以禪定蟄居退閒,愍今之沙門,喜離文字,而談實相,末流猥雜,不自墮於啞羊,則恣意為矯亂論。”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三章:“嗟乎!望吾慈母切勿驅兒作啞羊可耳。”參見“ 啞羊僧 ”。
苾芻
亦作“ 苾蒭 ”。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記》:“前後講毗尼三十會,度苾蒭百千人。”《西遊記》第十三回:“﹝ 三藏 ﹞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時 阿難陀 與諸苾蒭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説頌曰:‘若人壽百歲不見白水鶴,不如一日生得見白水鶴。’”
作隊
結伴成列。 宋 梅堯臣 《聞進士販茶》詩:“頑兇少壯冒嶺險,夜行作隊如刀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民三五人作隊念佛。” 明 單本 《蕉帕記·脫化》:“咱家是大 漢 鍾離 、 純陽 、 鐵拐 、騎驢 張老 ,作隊鎮游遨。”
口吻
(1) 嘴唇;嘴
(2) 某些動物頭部向前突出的部分
(3) 說話時流露出來的感情*色彩
玩笑的口吻
(4) 口音;腔調
聽你說話,分明是天津口吻
遲鈍
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反應遲鈍
酬對
應酬答對
酬對自如
釋德洪名句,示忠上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