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羅與之的《山行愁思》
全文:
日落煙欲橫,山寒翠將滴。
荒村渺愁人,跬步觸四塞。
路遙兩髀酸,頗恨身不翼。
舍策還悵然,倦倚松下石。
參考注釋
荒村
偏僻荒涼、人煙稀少的村落
愁人
(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2).心懷憂愁的人。 晉 傅玄 《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宋 張先 《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詁:“跬,一舉足也。”《荀子·勸學》作“蹞步”。 楊倞 註:“半步曰蹞,蹞與跬同。”《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里;覆簣而進,及於萬仞。” 宋 范成大 《土門》詩:“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梁啓超 《新民說》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鈞儒 《寄大兒》詩:“小妹居對房,跬步無我離。”
(2).舉步;邁步。 宋 蘇軾 《靈壁張氏園亭記》:“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陸樹聲 《清暑筆談》:“士大夫逢時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難,而歸田為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青雲之路,跬步可階;五尺之童,便思奔競。”
(3).指極近的距離。《舊唐書·肅宗紀下》:“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失官後,便覺三山跬步,雲漢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昏霧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極少。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桓 稱仲父, 文 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馬光 《辭賜金第一札子》:“今臣等雖備位五使,猶在京城,跬步之勞,亦未嘗有,以何勛效再受重賜。”《朱子語類》卷五九:“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
(5).喻指小節。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夫細行不矜,終為大德之累,跬步必謹,猶憂其過舉也。”《明史·張邦奇傳》:“﹝ 張邦奇 ﹞與 王守仁 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跬步必謹。” 清 姚鼐 《復張君書》:“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
(6).人跡。 唐 杜甫 《溪漲》詩:“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仇兆鰲 註:“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後竹徑和牧中丞韻》:“跬步春園空,蒼然隔林語。”
四塞
(1).指四方屏藩之國。《禮記·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鄭玄 註:“四塞,謂夷服、鎮服、蕃服在四方為蔽塞者。”《敦煌曲子詞·洞仙歌》:“願四塞來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險,可作屏障。《戰國策·齊策一》:“ 齊 南有 泰山 ,東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鮑彪 註:“四面有山關之固,故曰四塞之國也。”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西 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你看千峯岳峙,萬井雲屯,南接 蒼梧 ,北連 陘塞 ,真可稱四塞之國矣。”
(3).指四方邊塞,邊境。《敦煌曲子詞·獻忠心》:“四塞休徵罷戰,放將仕,盡迴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仕,誰人敢去定風波?”
(1).到處充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旁魄四塞,雲尃霧散。”《舊唐書·德宗紀下》:“三月乙亥,黃霧四塞,日無光。”《宋史·仁宗紀一》:“甲午,昏霧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乍晴暴熱,風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塗》:“荊榛四塞兮塗冥冥,連山赤黑兮延火烝。”
羅與之名句,山行愁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