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易生畫麞猿猴獾贊》
全文:
穴居木處,相安以飲食生。
渴飢愛憎,無師而自能。
其皮之美也,自立辟。
其肉之餚也,故多兵。
風林露壑,伐木丁丁。
雄雌同聲,去之遠而猶鳴。
彼其不同臭味,故眴目而相驚。
惟蟲能蟲,惟蟲能天。
余是以覯萬物之情。
參考注釋
彼其
亦作“ 彼己 ”。亦作“ 彼記 ”。1.《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後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後漢書·明帝紀》:“《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慙疚,無忘厥心。”《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將掛風人‘彼其’之譏。” 唐 劉禹錫 《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有黷陟明之典,誠招彼己之譏。” 宋 王禹偁 《謝衣襖表》:“飾之瑞獸,空傾率舞之心;徵乃維鵜,難免彼己之刺。”
(2).代詞。那,那個;他。《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 申 。” 鄭玄 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音相似。”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則未知彼其亦曰:此吾友也,是其來也,將進我以善也。”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澤*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臭味
臭惡之氣味。《周禮·天官·內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漢 鄭玄 註:“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別其不可食者,則所謂者皆臭味也。” 清 趙翼 《裙帶魚臭如醃鯗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之》:“臭味輼輬不可親,嗜痂偏作席間珍。”
(1).氣味。 漢 仲長統 《昌言下》:“性類純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蘇軾 《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唐 元稹 《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吾兄諳性靈, 崔子 同臭味。投此掛冠詞,一生還自恣。” 清 方苞 《贈潘幼石序》:“豈臭味之同,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類。《左傳·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誰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預 註:“言同類。” 唐 李百藥 《房彥謙碑》:“且復留連宴賞,提攜臭味,登山臨水,必動詠言。” 宋 蘇軾 《下財啟》:“夙緣契好,獲媾婚姻,顧門閥之雖微,恃臭味之不遠。”
眴目
眨眼。《山海經·西山經》:“﹝ 上申之山 ﹞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袁珂 校註:“眴目,即瞬目;音舜。”
黃庭堅名句,易生畫麞猿猴獾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