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鄭清之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清之的《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全文: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個裹幸然無一事,何須終日把磚磨。

鄭清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鄭清之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書法作品欣賞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三經

(1).謂天時、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經既飭,君乃有國。” 郭沫若 集校:“三經,謂天時、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風雨無違’,天時也;‘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2).儒家的三部經書。指《易》、《詩》、《春秋》。《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是故聖人重之,載於三經。” 顏師古 註:“謂《易》、《詩》、《春秋》。”

(3).儒家的三部經書。指《詩》、《書》、《周禮》。 王安石 曾撰《毛詩義》、《尚書義》、《周官新義》,合稱《三經新義》。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制科詞賦三經宏博》:“詞賦既罷,而士之所習者皆三經。所謂三經者,又非聖人之意,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廣之,各有套括。”

(4).儒家的三部經書。指《孝經》、《論語》、《孟子》。《宋史·藝文志一》有 劉元剛 《三經演義》, 清 黃丕烈 輯《三經音義》,均指上述三書。

(5).指《詩》六義中的賦、比、興。《朱子語類》卷八十:“三經是賦、比、興,是做詩底骨子。”一說指《風》、《雅》、《頌》。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風、雅、頌以性質言: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是為《詩》之三經。”

多羅

(1).梵文Pattra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櫚,葉長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 唐 杜甫 《山寺》詩:“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臺。”參閱《翻譯名義集·林木》。

(2).食器。《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 毗騫王 ﹞常遺 扶南王 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

(3).脂粉盒。《太平御覽》卷七一七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曰:“多羅,粉器。”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十六:“玉牎清曉拂多羅,處處憑欄更踏歌。盡日凝妝明鏡里;水晶簾影映橫波。”也用作脂粉的代稱。 唐 顧甄遠 《惆悵詩》之七:“若為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情。”多羅年少,指傅粉人。

(4).魯莽。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

(5).滿語美稱,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又稱郡王、貝勒的女兒為“多羅格格”。

休休

悠閒的樣子

休休有容。——清· 張廷玉《明史》

鄭清之名句,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名句

詩詞推薦

  • 贈李十一

    元稹唐代〕淮水連年起戰塵,油旌三換一何頻。共君前後俱從事,羞見功名與別人。
  • 念彌陀頌·其二

    釋懷深宋代〕樹林水鳥各宣揚,寶網金台盡道場。會得鐘鳴並鼓響,彌陀觸處現毫光。
  • 沁園春(嘆世)

    劉學箕宋代〕浮利虛名,算來何用,蝸角蠅頭。笑勞生一夢,兩輪催逼,脆如朝露,輕若春漚。有限精神,無窮世路,劫劫忙忙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詩詞名句
  • 十二月朔巢縣道中

    章甫宋代〕瘦馬從搖兀,行裝更寂寥。老來寧浪出,此去有佳招。歲暮風霜苦,山長館舍遙。兒曹應念我,今日是生朝。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詩詞名句
  • 入崖口

    乾隆清代〕溯源九曲水,扼要兩崖山。地限神仙境,天開虎豹關。錦屏圍匼匝,琴峽瀉潺湲。小獵宜新霽,諸藩喜動顏。
  • 山陽一曲精廬

    乾隆清代〕向晚多餘暇,筍輿尋山陽。一曲致幽闃,頗有讀書堂。坐席曾弗暖,枕葄愧縹緗。寓目實稱佳,清流帶池塘。不異
  • 和同賞梨花

    強至宋代〕紺園幾頃白雲英,似覺漫天玉氣騰。句引春風香陣陣,侵凌夜月粉層層。時間冷艷尤難識,世上妖葩各有朋。每歲
  • 千秋歲·別橫波顧年嫂南歸

    朱中楣明代〕天涯分袂。更覺愁千倍。憑寂寞,添憔悴。風移蟬唱短,雨滴梧桐碎。方信道,離懷未飲心先醉。濕花疑有意。點
  • 題扇

    仇遠宋代〕欹枕聞春雨,閉門見綠陰。可人歌扇底,猶有惜春心。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詩詞名句
  • 詠史上鄒衍

    陳普宋代〕六月鹹陽霜亦飛,五行正是水昌時。族秦自是談天衍,不用陶朱與仲尼。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詩詞名句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