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絇倦踏龍尾道,玉轡直上羊腸巔

洪咨夔壽鄭制置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咨夔的《壽鄭制置》

全文:
昆丘侍郎南霍仙,身騎於菟雪毛韉。
芙蓉結旌紫雲導,望舒參乘豐隆鞭。
晨朝東華天帝所,班在玉斧茅盈前。
帝矜下土沸螘垤,往哉為洗中原膻。
扶桑五色枝拂日,蔚藍一碧壺藏天。
祥飈吹衣被發下,輪囷旁薄煙非煙。
泰山喬嶽氣矗矗,長江大河胸淵淵。
五三六經濟世學,盡得慶曆諸公傳。
絲絇倦踏龍尾道,玉轡直上羊腸巔
印方趣視已走敵,擔未及馳先行邊。
黃牛皂郊撤戍堡,左洋右沔閒屯田。
規摹了了入眼底,奠而後發矢脫弦。
長安可到只十日,祁山不出今幾年。
甲申有讖為公設,席捲關洛趨幽燕。
命珪相印明騎火。
碧瞳黑鬢宜貂蟬。
槐龍不動晝陰永,瑤草無際春風妍。
蒼生元氣秋葉薄,善類命脈遊絲懸。
保茲天子屬山甫,願獻大雅蒸民篇。

洪咨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絲絇

古代鞋上的絲製飾物。有孔,可以穿繫鞋帶。 宋 黃庭堅 《子瞻去歲春侍立邇英子由秋冬間相繼入侍作詩各述所懷予亦次韻》之一:“江沙踏破青鞋底,卻結絲絇侍禁庭。”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粉省香濃,宮床錦重,更把絲絇結。”

踏龍尾

亦作“蹋龍尾”。 龍尾 是 唐 代朝堂 含元殿 側的走道,踏龍尾謂行走 龍尾道 上。意謂受到皇帝器重,而居顯要之職位。 唐 韓愈 《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詩:“ 終南 曉望蹋 龍尾 ,倚天更覺青巉巉。” 廖瑩中 註:“《賈公談録》:‘ 唐 龍尾 道在 含元殿 側。’ 白樂天 詩云:‘步登 龍尾道 ,卻望 終南山 。’” 錢仲聯 集釋引 李上交 《近事會元》:“ 含元殿 側有 龍尾道 ,自平階至地,凡詰曲七轉。由 丹鳳門 北望,宛如龍尾下垂於地焉。” 宋 王廷珪 《李仲孫佩軒》詩:“步趍踏 龍尾 ,鏘然中音會。”

玉轡

(1).精美的馬韁繩。 唐 陳陶 《巫山高》詩:“飄颻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2).借指馬。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七出:“念奴爹行三世簪纓裔,如今與望英賢停玉轡。”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羊腸

(1).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尉繚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清 陳維崧 《青玉案·移寓積翠閣用藝香詞韻》詞:“梯空架就羊腸路,領俊鶻,穿煙去。”如:羊腸小道。

(2).山名。《楚辭·大招》:“西薄 羊腸 ,東窮海只。” 洪興祖 補註:“《戰國策》注云: 羊腸 , 趙 險塞名,山形屈辟,狀如羊腸。今在 太原 晉陽 之西北。”《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山? 會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華 、 岐山 、 太行 、 羊腸 、 孟門 。”

(3). 羊腸坂 的省稱。《史記·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趙 ,斷 羊腸 ,拔 閼與 ,約斬 趙 , 趙 分而為二。” 隋 江總 《并州羊腸坂》詩:“三春別帝鄉,五月度 羊腸 。”參見“ 羊腸坂 ”。

洪咨夔名句,壽鄭制置名句

詩詞推薦

絲絇倦踏龍尾道,玉轡直上羊腸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