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觀音山永濟寺》
全文:
一帶山崖依大江,棲崖蕭寺若吳艭。
下臨無地意無住,上睇得空心得降。
何必孤舟鍊鐵鎖,恰如破浪掛筠䉶。
普門明示法惟識,即境何妨聲色摐。
參考注釋
下臨
下對;下視。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齊 王巾 《頭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唐 杜甫 《寄董卿嘉榮》詩:“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無住
佛教語。實相之異名。謂法無自性,無所住著,隨緣而起。佛教稱“無住”為萬有之本。 唐 張說 《雜詩》之四:“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謝勮 《游爛柯山》詩:“惟將無住理,轉與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觀不可得。”
得空
有空閒時間
得空我一定去
心得
在實踐中體驗或領會到的知識、技能等
乾隆名句,游觀音山永濟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