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畫窗作歌原文
山房有窗向東開,率與名之曰罨畫。
畫中四時景不同,而最宜者鱗塍界。
鱗塍憂樂亦弗齊,樂惟時若憂則水旱縈深思。
今年幸值麥收好,日烜兼被渥雨滋。
憑窗騁目如錯繡,黃者麥場綠者黍禾茂。
絕勝林木及岩花,開我殷懷吟興湊。
昆明近俯澄泓水,其源玉泉原在此。
乳竇混混不捨間,百頃湖光致渺瀰。
本因節宣濟農功,何來榭敞與樓重。
知我罪我艱置答,惟增慚愧心田中。
詩詞問答
問:罨畫窗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罨畫窗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二
參考注釋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軾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罨畫
色彩鮮明的繪畫。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罨畫》:“畫家有罨畫,雜彩色畫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築物等的艷麗多姿。 唐 秦韜玉 《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畫開。” 宋 葉適 《送惠縣丞歸陽義》詩:“二嶺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畫繡徘徊。” 金 毛麾 《遊河西孫氏園》詩:“亭榭依山水亂鳴,已如罨畫障中行。”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峯無恙又晴暉。”
時景
(1).指春景。 唐 劉商 《送王永》詩之二:“綿衣似熱裌衣寒,時景雖和春已闌。”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
(2).時勢;局勢。 唐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書》:“時景屢遷易,茲言期退休。” 李英儒 《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三章:“現在時景不佳,最好別去。”
(3).季節;時令。《西遊記》第七六回:“這猴兒不按時景:清明還未到,他卻那裡放風箏也!”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鱗塍
密集的田壟。 清 馮桂芬 《懌園記》:“牆外鱗塍雉堞,一目數里。”
憂樂
憂愁和歡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憂樂同之,事則從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玄經》不期賞,蟲篆散憂樂。”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
水旱
(1) 水澇和乾旱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水陸
水旱交界
深思
認真思考,深入考慮
深思熟慮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麥收
收割麥子
騁目
極目遠望
臨巽維而騁目。——沈約《郊居賦》
錯繡
色彩錯雜的錦繡。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影帶旂常,疑錯繡之遙動。”
黍禾
(1).指黍的莖稈。 漢 班固 《 * 通·八風》:“涼風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糧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對》:“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糞,長我黍禾;為隄為防,制為畜泄。”
林木
(1) 生長在樹林中的樹
(2) 樹林
林木蔥鬱
吟興
指詩興。 唐 劉得仁 《夜攜酒訪崔正字》詩:“吟興忘飢凍,生涯任有無。” 明 莫如忠 《和董紫岡》:“聞道窺園猶嬾性,肯攜吟興過東籬。”
昆明
中國雲南省省會。市區面積219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9萬.中國西南重鎮,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南交通樞紐。別名“春城”
澄泓
水清而深。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下瀦為潭,澄泓湛碧,水螢鏡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故藩址》:“宮中泉眼以數十計,皆澄泓見底,石子如摴蒱然。”
泉原
見“ 泉源 ”。
乳竇
(1).石鐘乳洞。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旋淵抱星漢,乳竇通海碧。” 宋 陸游 《寄隱士》詩:“乳竇寒猶滴,巖扉夜不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記一》:“秉炬東南入,乳竇初隘,漸進愈宏放。” 清 吳偉業 《林屋洞》詩:“松炬厭明滅,乳竇驚青紅。”
(2).泉眼。 唐 元結 《說洄溪招退者》詩:“長松亭亭滿四山,山間乳竇流清泉。” 清 姚鼐 《虎跑泉觀東坡詩刻》詩:“神功虎穴作龍湫,乳竇 杭州 與 潤州 。”
混混
同“滾滾”。1.指陰陽二氣混沌未分、純樸未散的狀態。《史記·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張守節 正義:“混混者,元氣之皃也。”
(2).渾濁。指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清潔。亦比喻社會環境的陰暗、骯髒。《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漢 王逸 《九思·傷時》:“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
(3).混雜貌。 唐 韓愈 《與孟東野書》:“混混與世相濁,獨其心追古人而從之。” 清 黃景仁 《念奴嬌·渡江至京口》詞:“花月茫茫,魚龍混混,淘洗英雄處。” 康有為 《秋登越王台》詩:“秋風立馬 越王臺 ,混混蛇龍最可哀。”
(4).指無分別、不分明貌。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天混混而無言兮,孰知其以也。”
(5).糊裡糊塗,無知無識。 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詢)( 歐陽詢 )亦酬之曰: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祗緣心混混,所以麵團團。” 宋 蘇軾 《與范元長書》之八:“先公清德絶識,高文博學,非獨今世所無,古人亦罕有能兼者,豈世間混混生死流轉之人哉!” 清 俞樾 《右台仙館筆記·徽人程姓子》:“ 徽 人 程 姓者……生一子,少而痴顡,及長,混混無所知。”
(6).苟且度日。《老殘遊記》第六回:“像我們這些庸材,只好混混罷了。” 茅盾 《追求》一:“並不是找不到事;我們如果不顧廉恥的話,很可以混混。” 巴金 《電椅集·墜落的路》:“我到 北京 去,也不過隨便混混時候罷了。”
(7).無業游民;流氓。《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 夏十 京城之內也很有幾個朋友。無奈同他來往的都是混混一流。”《負曝閒談》第八回:“回頭一問 賈 家的管家,管家説:‘這三個人都是混混。’ 勁齋 方知道是流氓。”《孽海花》第二一回:“當庫丁的都是著名混混兒。他們認定一兩個王公做靠主,謀得了庫缺。”
(8).波浪聲。參見“ 混混沌沌 ”。
同“滾滾”。1.水奔流不絕貌。《孟子·離婁下》:“源泉混混,不捨晝夜。”《晉書·傅鹹傳》:“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 宋 范成大 《四月十日出郊》詩:“漲江混混無聲緑,熟麥騷騷有意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三》:“泉混混平吐,清冽鑑人眉宇。”
(2).用以形容連續不斷。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道若塗,若川,車航混混,不捨晝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裴僕射 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
舍間
對自己的家的謙稱
百頃
(1).一萬畝。極言土地之廣。《漢書·王莽傳下》:“於是遂營 長安 城南,提封百頃。” 北周 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臨泛》:“千金高堰合,百頃浚源開。”
(2).地名。在今 甘肅省 境內,舊時為氐族 楊氏 世居之處。《宋書·氐胡傳》:“ 騰 ( 楊騰 )子 駒 ,勇健多計略,始徙 仇池 。 仇池 地方百頃,因以 百頃 為號。”《初學記》卷八引《三秦記》:“ 仇池山 號 百頃 ,上有 百頃池 ,壁立百仞,一人守道,萬夫莫向。”
光致
有光澤而細膩。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夫天然之足,光緻完好,即欲觀美,何待矯揉以害女子哉!”
節宣
(1).指或裁製或布散以調適之,使氣不散漫,不壅閉。《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杜預 註:“宣,散也。”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將軍乞致仕表》:“寒暑乖違,節宣失序;風水交侵,菁華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啟二》:“伏惟順序節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書》:“隆冬遠道,全賴節宣,決策酬紛,翻宜暇豫。”
(2).節制宣洩。《隋書·高祖紀下》:“五嶽四鎮,節宣雲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潤區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水學·建閘》:“余以為 三江 既濬,建閘為急,何也?蓋水利之盈虛,全在乎節宣。”
濟農
漢語“親王”的蒙古語譯音。也寫作吉囊、吉能。意為“副王”或“副汗”。 明 代 蒙古 貴族首領稱號之一。一般由汗王的兄弟或兒子充任。 明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 脫脫不花 被立為 岱總汗 後,以其弟 阿噶巴爾濟 為濟農輔政。至 清 代,凡任 伊克昭盟 盟長者均有此稱,其它 蒙古 各部貴族則不再使用這一稱號。《清會典事例·理藩院·封爵》:“ 天聰 七年,長子 巴達禮 授濟農襲 圖什業圖汗 。”
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後用“知我罪我”表示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宋 李之彥 《東谷所見》:“任意迅筆,言無忌諱,予所見與人所見未必盡合也。有見而喜,亦有見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見乎!”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知我罪我,憐我殺我,悉聽世人,不復能顧其後矣。”
置答
作出回答。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三)》:“﹝ 馮史登堡 ﹞不立刻置答。” 李昌 《回憶民先隊》:“最後他理屈詞窮,不能置答。”
愧心
羞慚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年》:“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
田中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韓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昔 汝南 有人於田中設繩罥以捕麞。” 宋 楊萬里 《初夏即事》詩之三:“更無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沉從文 《牛》:“ 大牛伯 ……牽了那被教訓過一頓說是‘撒嬌偷懶’的小牛,到田中去做事。”
(2).指鄉村。《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唐 韋應物 《答暢校書當》詩:“偶然棄官去,投跡在田中。” 宋 張仲文 《白獺髓》:“ 西湖 僧 儀 ,嘗以詩上權臣云:‘我本田中一比丘,卻來乘馬不乘牛。如今馬上風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結廬就嵌窟,剪竹通逕行
- 吾道固谷傳,世人殊可傷唐仲友《元應善利真人祠》
- 御溝分水聲難絕,廣宴當歌曲易終許敬宗《奉和聖制送來濟應制》
- 誰能守清躅,誰能嗣世儒
- 仲尼魯司寇,官職亦憶優蘇洵《又答陳公美三首》
- 杳隔天涯人千里,念無憑、寄此長相憶毛並《賀新郎》
- 洞天秋曉,風露霏霏李鼐《玉蝴蝶》
- 客況不言蓬曹勛《菩薩蠻》
- 涉險騎危一紀強,四驚陽復寓錢塘方回《丁亥十一月初八日南至二首》
- 常與此亭相照耀,更須佳什煥梁榱胡寅《又題迎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