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贈清道》
全文:
少年好書老彌篤,牙籤錦囊數百軸。
江左墨妙世不矚,有唐諸公粗可錄。
諸公草法無可稱,中葉始有張顛名。
張顛下筆有神會,其妙不似點畫成。
後來沙門有藏真,措意瀟灑尤更精。
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本朝蘇公名弟兄,汝南蒲陽亦有聲。
比來諸公已老死,其餘卑俗類可憎。
我昔乘興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
始知無擇得此道,長沙道人今復生。
歸來窮巷掩柴荊,惠然相訪得忘形。
贈我數行豈無意,勢如九河注滄溟。
中間龍蜃降沒升,歡伏不暇獨可驚。
自欲何能謝言情,欲贈金玉還愧輕。
慇勤之揖喜不勝,使我驅霧老眼明。
參考注釋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學者
(1).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誠 《太學創置石經》詩:“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須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學者當知所尚,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
(2).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莊子·刻意》:“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遊行而議論,或安居而講説,蓋是學人之所好。”《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蓺。”《舊五代史·晉書·史匡翰傳》:“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説,躬自執卷受業焉。” 清 李漁 《比目魚·贈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見他幾首新詩,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
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謂傾心,欽慕。《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 許 ( 許詢 )?’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 將北面矣。’”《世說新語·品藻》作“服膺”。 宋 沉遼 《贈清道》詩:“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歸心。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綜兼忘之書。”《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盪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並序》:“苟非聖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謂從學,師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師事 張吾貴 , 吾貴 門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數月,乃私謂其友人曰:‘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説,不愜吾心,請更從師。’”《南史·劉瓛傳》:“ 梁武帝 少時嘗經伏膺,乃 天監 元年下詔為 瓛 立碑,諡曰 貞簡先生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唐 義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學 杜 者,今其詩集,都是別樹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鮑 兩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沈遼名句,贈清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