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庶子張鵬翀所進春林澹靄圖即用其二》
全文:
無須海賦詡春毛,珥筆詞臣有伯高。
漸近清明緣望雨,何曾開宴賞夭桃。
參考注釋
無須
不必;用不著
我全知道了,你無須說了
珥筆
(1).古代史官、諫官上朝,常插筆冠側,以便記錄,謂之“珥筆”。《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 李善 註:“珥筆,戴筆也。” 元 耶律楚材 《愛子金柱索詩》:“他時輔翊英雄主,珥筆 承明 策萬言。” 嚴復 《救亡決論》:“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筆登朝,公卿跬步。”
(2).指訴訟。 宋 黃庭堅 《江西道院賦》:“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細民險而健,以終訟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筆之民。” 金 元好問 《高平道中望陵川》詩之一:“來時珥筆夸健訟,去日攀車餘淚痕。”
詞臣
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唐 劉禹錫 《江令宅》詩:“ 南朝 詞臣 北朝 客,歸來唯見 秦淮 碧。” 明 徐光啟 《疏辯》:“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從來無此官銜;以詞臣而出典兵,從來無此職掌。”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所謂國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詞臣,我們在 南朝 的幾個末代時,可以找出這實例。”
伯高
(1). 春秋 時賢士。《禮記·檀弓上》:“ 伯高 之喪, 孔氏 之使者未至。 冉子 攝束帛乘馬而將之。 孔子 曰:‘異哉!徒使我不誠於 伯高 。’” 鄭玄 註:“ 伯高 死時在 衞 ,未聞何國人。”《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伯高 死於 衞 ,赴於 孔子 。”
(2). 漢 龍述 的字。敦厚廉正,為時人所敬重。《後漢書·馬援傳》:“ 龍伯高 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効之……効 伯高 不得,猶為謹勑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乾隆名句,題庶子張鵬翀所進春林澹靄圖即用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