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宜甫的《留忠齋承旨南歸蒙寄廣香鹽梅作別》
全文:
渴心久生塵,鼻孔徒撩天。
豈意留夫子,修書念臞仙。
奇香清垢衣,鹽梅止饞涎。
氣味憶吾土,安得隨歸鞭。
參考注釋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饞涎
因食慾而口中分泌的液體。 唐 皮日休 《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亦迭和之微旨也》:“將來示時人,猰貐垂饞涎。” 清 黃鈞宰 《金壺逸墨·補圖》:“值良朋霜天清讌,高歌爛醉,自笑饞涎揩未了。” 韋君宜 《憶西榆林》:“這些小枯枝子變成一片新果園,蘋果香味會把過路人都招得流饞涎。”
陳宜甫名句,留忠齋承旨南歸蒙寄廣香鹽梅作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