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鎰的《次韻題東岩》
全文:
石岩削作鐵城埤,荒磴盤盤一線微。
萬古筆峰欹日轂,半空劍石掛雲衣。
傍無扳木愁猿過,下有摩巢老鶴飛。
此地從來天設險,亂離民復得依歸。
參考注釋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設險
謂利用險要之地建立防禦工事。《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唐 柳宗元 《邠寧進奏院記》:“設險西陲,而戎虜伏息。”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溝洫井田異制》:“一二百里之內,尚非難事,其必多為溝澮者,既有以備水旱,而設險守國之意即存乎其中。”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依歸
(1).依託;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 徐特立 《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係》:“馬日事變時,左派渙散,沒有組織,在政治上失其依歸。”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謝楊郎中書》:“竊惟當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後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 明 馬中錫 《辠言》:“ 太公 竭力依歸以樹勛名, 伯夷 則極口唾斥以豁憤恨,是何大異也!”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萬眾青年所依歸的 魯迅先生 ,竟於十月十九日的黎明……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羅台山》:“ 臺山 之學,以九容為規矩,以九思為主縡,以有物必有則為依歸。” 孫中山 《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建國大綱》者,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為依歸。” 鄒韜奮 《抗戰以來·開場白》:“記者執筆寫本文時,遇有所檢討或批評……以有益於國家民族為依歸,決無意攻訐任何方面或任何個人。”
陳鎰名句,次韻題東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