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素原文
積素迷離隱翠嶠,朔天見晛未雲消。
連村畫景張橫幅,著樹梅花發野橋。
駝怯石溪銅鐸細,人投茅店酒旗招。
鳴鞭為卜邊關內,可得盈疇被麥苗。
詩詞問答
問:積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積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積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五
參考注釋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迷糊
睡眼迷離
雌兔眼迷離。——《樂府詩集·木蘭詩》
見晛
指天晴日暖。《詩·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毛 傳:“晛,日氣也。” 高亨 註:“晛,太陽的熱氣。”《漢書·劉向傳》:“《詩》又雲‘雨雪麃麃,見晛聿消’,與《易》同義。” 顏師古 註:“見,無雲也……言雨雪之盛麃麃然,至於無雲,日氣始出,而雨雪皆消釋矣。” 宋 王安石 《賀呂參政啟》:“直道正言,石投水而必受;淫辭詖行,雪見晛而自消。”
連村
(1).一村又一村。《魏書·盧昶傳》:“至使通原遙畛,田蕪罕耘;連村接閈,蠶飢莫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山之西麓,則連村倚曲,民居聚焉。”
(2).滿村,遍村。 唐 李洞 《亂後龍州送鄭郎中兼寄鄭侍御》詩:“縣清江入峽,樓靜雪連村。”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穠緑連村荔子丹,瘴雲將雨暗前灣。” 明 陳獻章 《東亭奉別憲副陶公》詩:“父老連村擁畫航,東亭西日引杯長。”
畫景
畫中的景物。 郭沫若 《橄欖·三詩人之死》:“﹝兔子﹞在美人蕉的花叢中,在碧綠的嫩草里,互相追逐著的情形最是有風趣的畫景。”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橫幅
(1) 橫的字畫、標語、錦旗等
(2) 掛在橫木上、兩根旗竿間或裝在框架中的用作組織徽記、獎旗等的旗幟
歡迎民眾舉著橫幅標語
(3) 用於窗子或百貨商店櫥窗上的、寫有單行文字的旗幟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發野
撒野;蠻橫不講理。 楊佐青 《風起磐石》:“偽軍們開始還揮著槍發野,隨著民眾的呼聲,他們有的像泄了氣的皮球,有的低頭不語。”《花城》1981年第5期:“一向逢事會點火又不會收煙的 劉富貴 ,見老婆發野了,他要再開口,喉嚨里就像塞上蕃薯了。”
石溪
岩石間的溪流。 唐 王昌齡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詩:“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唐 盧肇 《競渡》詩:“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唐 方乾 《山中寄吳磻》詩:“石溪魚不大,月樹鵲多驚。”
茅店
鄉村小客舍
舊時茅店社林邊。——宋· 辛棄疾《西江月》
酒旗
(1).星座名。在軒轅星南。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蓋聞昊天表酒旗之宿,坤靈挺空桑之化。”《晉書·天文志上》:“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餔。”
(2).即酒帘。酒店的標幟。 唐 劉長卿 《春望寄王涔陽》詩:“依微水戍聞鉦鼓,掩映沙村見酒旗。” 宋 周邦彥 《驀山溪》詞:“十載卻歸來,倦追尋酒旗戲鼓。” 清 唐孫華 《春日漫成》詩:“平橋淺水通村笠,草市斜陽颭酒旗。”
鳴鞭
(1) 抖動鞭子出聲
鳴鞭走馬
(2) 古代皇帝儀仗中的一種,鞭形,振動時發出響聲,叫人肅靜。也叫“靜鞭”
關內
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麥苗
麥作物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