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題東岩

作者:陳鎰 朝代:元代

次韻題東岩原文

石岩削作鐵城埤,荒磴盤盤一線微。

萬古筆峰欹日轂,半空劍石掛雲衣。

傍無扳木愁猿過,下有摩巢老鶴飛。

此地從來天設險,亂離民復得依歸。

詩詞問答

問:次韻題東岩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次韻題東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韻題東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陳鎰的名句有哪些?答:陳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石岩

岩石。 唐 孟浩然 《宿立公房》詩:“何如石巖趣,自入戶庭間。” 唐 胡曾 《詠史詩·四皓廟》:“四皓忘機飲碧松,石巖雲殿隱高蹤。” 曹禺 《原野》序幕:“他象徵著嚴肅,險惡,反抗與幽郁,仿佛是那被禁梏的 普饒密休士 ,羈絆在石岩上。”

城埤

見“ 城陴 ”。

盤盤

曲折迴環的樣子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唐· 杜枚《阿房宮賦》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 *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日轂

太陽。 宋 范成大 《丙戌閏七月九日與王必大登姑蘇台避暑》詩:“炎官扶日轂,輝赫不停運。” 元 柳貫 《次韻魯恭政觀潮》之一:“日轂行天淪左界,地機激水出東溟。”亦指帝王的車駕。 宋 華鎮 《次韻和曹公衡山行》:“拂掠朱鸞毛羽輕,朗聽日轂聲鍧鍧。”參見“ 日輪 ”。

半空

(1) 空中

懸在半空

從半空中跳下

(2) ∶癟;不充實

半空著肚子

(3) (半空兒) 〈方〉∶指較小的不飽滿的花生

雲衣

(1).指雲氣。《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游清靈之颯戾兮,服雲衣之披披。” 王逸 註:“上游清冥清涼之處,被服雲氣而通神明也。” 唐 何仲宣 《七夕賦詠成篇》:“歷歷珠星疑拖珮,冉冉雲衣似曳羅。” 清 厲鶚 《一半兒·金華寶婺觀》曲:“雲衣月面佩珊珊,夜駕天風下古壇。”

(2).道教語。指人體內的腎臟膜。《黃庭內景經·腎部》:“蒼錦雲衣舞龍幡,上致明霞日月煙。” 梁丘子 註:“雲衣,腎膜之象也。”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設險

謂利用險要之地建立防禦工事。《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唐 柳宗元 《邠寧進奏院記》:“設險西陲,而戎虜伏息。”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溝洫井田異制》:“一二百里之內,尚非難事,其必多為溝澮者,既有以備水旱,而設險守國之意即存乎其中。”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依歸

(1).依託;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 徐特立 《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係》:“馬日事變時,左派渙散,沒有組織,在政治上失其依歸。”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謝楊郎中書》:“竊惟當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後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 明 馬中錫 《辠言》:“ 太公 竭力依歸以樹勛名, 伯夷 則極口唾斥以豁憤恨,是何大異也!”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萬眾青年所依歸的 魯迅先生 ,竟於十月十九日的黎明……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羅台山》:“ 臺山 之學,以九容為規矩,以九思為主縡,以有物必有則為依歸。” 孫中山 《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建國大綱》者,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為依歸。” 鄒韜奮 《抗戰以來·開場白》:“記者執筆寫本文時,遇有所檢討或批評……以有益於國家民族為依歸,決無意攻訐任何方面或任何個人。”

詩詞推薦

次韻題東岩原文_次韻題東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