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時流,深體悉,見在心珠勿浪失

寰普心珠歌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寰普的《心珠歌》

全文:
山僧自達空門久,淬鍊心珠功已構。
珠迥玲瓏主客分,往往聲如師子吼。
師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
有時往往自思惟,豁然大意心歡喜。
或造經,或造論,或說漸兮或說頓。
若在諸佛運神通,或在凡夫興鄙吝。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無殊別。
祇因迷悟有參差,所以如來多種說。
地獄趣,餓鬼趣,多種輪迴無暫住。
此非諸佛不慈悲,豈非閻王配交做。
勸時流,深體悉,見在心珠勿浪失
五蘊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後何處覓。

寰普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時流

世俗之輩。《晉書·阮裕傳》:“諸人相與追之, 裕 亦審時流必當逐己,而疾去。” 前蜀 韋莊 《絳州過夏留獻鄭尚書》詩:“因循每被時流誚,奮發須由國士憐。”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凡暗轉、暗接、暗提、暗頓,必須有大氣真力,斡運其間,非時流小蕙之筆能勝任也。”

體悉

(1).體念而知其衷曲。《北齊書·神武帝紀下》:“ 子昇 乃為勑曰:‘前持心血,遠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體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間貳。’”《隋書·東夷傳·百濟》:“相去雖遠,事同言面,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宋史·度宗紀》:“八年春正月庚申,詔:‘朕惟崇儉必自宮禁始,自今宮禁敢以珠翠銷金為首飾服用,必罰無貸。臣庶之家,鹹宜體悉。’”

(2).猶體恤。《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申徒泰 聽罷,纔曉得令公體悉人情,重賢輕色。”

見在

(1).尚存;現今存在。《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且 代王 又親 高帝 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明皇 因於此地造寺,而名 荷澤 焉。寺今見在。”《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晦翁 喝道:‘分明是他家舊墳,你倚強奪了他的,石刻見在,有何可説?’”

(2).現時;現在。 唐 元稹 《悟禪》詩:“近見新章句,因知見在心。”《明史·朱賡傳》:“禮部主事 鄭振先 遂劾 賡 十二大罪,且言 賡 與 一貫 、 錫爵 為過去、見在、未來三身。” 清 龔自珍 《正<大品彌陀經>魏譯》:“若十方,若過去世,若見在世,若未來世,無一色非我願者,無一香非我願者。”

心珠

佛教語。喻指清淨如明珠的心性。 南朝 梁簡文帝 《釋迦文佛像銘》:“心珠可瑩,智流方普。” 唐 寒山 《詩》之二七七:“寒巖深更好,無人行此道……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

寰普名句,心珠歌名句

詩詞推薦

勸時流,深體悉,見在心珠勿浪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