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

王仁裕和蜀後主題劍門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仁裕的《和蜀後主題劍門》

全文:
孟陽曾有語,刊在白雲棱。
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
庸才安可守,上德始堪矜。
暗指長天路,濃巒蔽幾層。

王仁裕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王仁裕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書法作品欣賞
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孫劉

(1). 三國 吳 主 孫權 和 蜀 主 劉備 的並稱。《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 孫 劉 二氏,割有 交 益 。” 劉良 註:“ 孫 劉 ,謂 孫權 、 劉備 也。” 南朝 梁元帝 《與武陵王紀書止蜀軍東下》:“地擬 孫 劉 ,各安境界。”《周書·靜帝紀論》:“ 靜帝 越自幼沖,紹茲衰緒。內相挾 孫 劉 之詐,戚藩無 齊 代 之彊。” 元 薩都剌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韻》:“ 孫 劉 事業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

(2). 三國 魏 孫資 和 劉放 的並稱。《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劉 放 文翰, 孫資 勤慎,並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也。”《南史·顧覬之傳》:“ 覬之 曰:‘ 辛毗 有雲, 孫 劉 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 金 元好問 《楊之美尚書挽章》詩:“千古 孫 劉 有餘責,一時 燕 許 更誰同。”

(3). 晉 孫綽 和 劉惔 的並稱。二人皆為當時名士。事見《晉書》本傳。 唐 陸龜蒙 《幽居賦》:“清言不屈, 孫 劉 詎減於中軍。”

恃憑

依賴,憑藉。 五代 王仁裕 《和蜀後主題劍門》:“ 李 杜 常挨託, 孫 劉 亦恃憑。”

王仁裕名句,和蜀後主題劍門名句

詩詞推薦

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