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路原文
兵勢張皇。已為蒼生驅虎狼。
旦貼:公公回來了。外邊聲息如何。
外:你且從容取。一家兒喜事有幾樁樁。
旦貼:有甚喜事。快說快說。
外:請媽媽出來一同說。旦:媽媽出來。
醜上:睡方酣。為何耳畔聲嚷嚷。外:你們曉得么。
城外賊兵盡敗亡。眾:可喜可喜。
被那個殺敗來。外:才傳報。
正是徐州鎮守一員將。將賊殺敗。幸從天降。
詩詞問答
問:不是路的作者是誰?答:王玉峰
問:不是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玉峰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玉峰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焚香記 第三十八出
參考注釋
兵勢
軍隊的實力
張皇
(1) 驚慌;慌張
神色張皇
(2) 誇大;顯耀
描寫失之張皇
(3) 猖狂;輕狂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虎狼
比喻窮凶極惡的人
公公
(1) 丈夫的父親
(2) 〈方〉∶祖父
(3) 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老公公
(4) 舊時對太監的稱呼
回來
(1) 從外邊歸來
那件事等你回來再定
(2) 回到原地
我回來了
外邊
(1) 超出某一範圍的地方
到外邊去
(2) 指外地
聲息
(1) 聲音
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
(2) 情況或訊息
領導和民眾聲息相聞,脈搏相通
他們在戰亂中失散了,至今聲息全無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家兒
(1).子弟。《後漢書·馬援傳》:“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李賢 註:“長者家兒謂權要子弟等。”
(2).特指肖似其父的兒子。 唐 韓愈 《殿中少監馬君墓誌》:“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牙,稱其家兒也。”
喜事
(1) 值得慶賀、令人高興的事
(2) 婚事,結婚的事
(3) 好事,喜歡多事
有甚
有什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貴?一日瘦如一日。”《水滸傳》第四四回:“師父,你是個精細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偶爾有甚聲絲,總疑是郵差又至。”
媽媽
(1) 母親
媽媽好
媽媽回來了,媽媽來餵奶
(2) 老妻;老伴
兩個孩兒和媽媽
(3) 對年長婦人的稱呼
既是如此,媽媽引路。——清· 俞樾《七俠五義》
(4) 鴇母
相煩姐姐請出媽媽來,小閒自有話說。——《水滸傳》
出來
(1) 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地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裡向外
小伙子,拿點幹勁出來
(3)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由隱蔽到顯露
民眾的積極性都煥發出來了
我認出他來了
(4) 表示動作完成,兼有使一種新的事物產生或從無到有的意思
辦法已經研究出來了
一定想得出好主意來
(5) 也可以表示動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獲得了某種好的能力或性能
他的嗓子練出來了
一同
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在同時同地發出的
為何
為什麼
耳畔
亦作“ 耳伴 ”。耳邊。《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阿彌陀佛 念幾聲,耳伴清寧倒伶俐。”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耳畔有促之起者,一舉目,則帆檣錯雜,煙波浩然,蓋已抵 申江 矣。” 茅盾 《子夜》十三:“這一聲在耳畔的呼喚,把 朱桂英 亂跳的心鎮定了。”
嚷嚷
(1) 大聲喊著說話
誰在那兒嚷嚷
(2) 大聲叫喊或呼叫
(3) 發出嘈雜聲
屋裡一片亂嚷嚷
(4) 聲張,把訊息、事情等傳出去
這件事,你可別嚷嚷
你們
與之說話的一些人
我到時候通知你們
曉得
知曉;了解
天曉得!
賊兵
敵軍或叛軍。亦指敵軍或叛軍的士兵。 宋 尹洙 《乞減省寨柵札子》:“蓋緣賊兵數少,其寨柵亦可御遏。”《水滸傳》第一○五回:“賊兵大敗虧輸。” 清 孔尚任 《丁廉使》詩:“天兵忽下賊兵死,圍城無恙舊妻子。”
敗亡
(1)
(2) 因戰敗而逃走
(3) 國家滅亡
可喜
(1) 令人高興的
可喜的成就
(2) 可愛
他的渾家,生得風流,長得可喜
傳報
通報。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畢斬趙諗》:“ 畢漸 為狀元, 趙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傳報,以蠟板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傳者厲聲呼云:‘狀元 畢 斬第二人 趙諗 。’”《三國演義》第二八回:“丞相無明文傳報,汝於路 * ,又斬吾部將,無禮太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説罷,也不等傳報,一齊踱了進去。”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州鎮
一方之重鎮。《三國志·吳志·虞翻傳》“歸葬墓舊,妻子得還” 裴松之 注引《會稽典錄》:“夫 會稽 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東漸巨海,西通五湖,南暢無垠,北渚 浙江 ,南山攸居,實為州鎮。” 南朝 陳 徐陵 《與周冢宰宇文護論邊境事書》:“夫以 南平 等郡,地壙民豐, 雲夢 之田, 楚王 為寶, 吳 當勁 蜀 , 晉 拒強 秦 ,資彼山川,竝為州鎮。”
守一
亦作“ 守壹 ”。1.道家修養之術,謂專一精思以通神。語出《莊子·在宥》:“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呂岩 《穀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誦金剛經帖》:“道家言守一,若飢,‘一’與之糧;若渴,‘一’與之漿。”
(2).專守定法。《漢書·嚴安傳》:“當時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故守一而不變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於某一信條。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宋江三十六贊》:“ 龔聖與 作《宋江三十六贊》並序曰……古稱 柳盜跖 為盜賊之聖,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節。 清 卓爾堪 《昆陽王烈女擬焦仲卿妻古詩體》:“孤鴈終孤飛,不屑亂匹配。女子守一終,舊盟焉敢背。”
賊殺
(1).殺害。《周禮·夏官·大司馬》:“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史記·張丞相列傳》:“而丞相司直 繁君 奏京兆尹 趙君 迫脅丞相,誣以夫人賊殺婢,發吏卒圍捕丞相舍,不道。” 宋 蘇軾 《狄咨劉定各降一官制》:“使民無所致其忿,至欲賊殺官吏。”
(2).用作詈詞。《白雪遺音·馬頭調·買香菸》:“跥跥腳兒忙站起,駡聲‘賊殺’無道理。”
幸從
謂因得寵而隨從。《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 虞 ,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