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夔的《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其十》
全文:
環玦隨波冷未銷,古苔留雪臥牆腰。
誰家玉笛吹春怨,看見鵝黃上柳條。
參考注釋
環玦
(1).玉環和玉玦,並為佩玉。《漢書·雋不疑傳》:“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顏師古 註:“環,玉環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帶環而又著玉佩也。” 宋 蘇軾 《虎跑泉》詩:“至今遊人灌濯罷,臥聽空堦環玦響。” 清 唐孫華 《溪邊步月》詩:“嗚咽笙簫別院曲,鏘鳴環玦過橋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後用“環玦”表示官員的內召和外貶。《後漢書·袁譚傳》:“願熟詳吉凶,以賜環玦。”亦用為偏義,謂招還。 唐 劉禹錫 《望賦》:“望如何其望最傷,俟環玦兮思帝鄉。”
(3).有缺口的玉環。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十七:“日月星之見吉凶,殆為日抱珥,月暈成環玦,星移徙,彗孛。”
隨波
(1).依著風波飄動。《文選·宋玉<高唐賦>》:“徙靡澹淡,隨波闇藹。” 劉良 註:“言林木繁茂,隨風波而動。”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隨波迴轉,有似客游。” 宋 汪藻 《小重山》詞:“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去,點點亂寒星。”
(2).比喻無原則地跟從他人行事。 唐 羅隱 《讒書·答賀蘭友書》:“況僕求試京師,隨波而上,逐隊而下,亦有年矣。” 清 陳田 《<明詩紀事己籤>序》:“暨乎隨波之流,摹仿太甚,為弊滋多。”
牆腰
牆的中部。 宋 姜夔 《一萼紅》詞:“池面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沉沉。” 元 歐陽玄 《所貴侄梅》詩:“老樹縱橫出幾條,一枝還又亞牆腰。”
姜夔名句,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其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