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亦之的《賀江宰生朝》
全文:
清秋八月月未弦,河陽市上謳聲傳。
今年百姓杯飯足,敢不祝公長命篇。
青衫白馬鳴琴初,適逢吁嗟舞群巫。
日維對案愁眉紆,退食皇皇雙頰癯。
家雖貧困仰母慈,村村樂業無逃逋。
況此一熟十年無,東家西家禾滿車。
窮儒如儂四壁立,亦有甌窶可讀書。
縣人安得此豐歲,實以善政吾非諛。
昨者越上人苦飢,公一主簿何能為。
自穿滄海告鄰糴,所視身命半縷絲。
長風駕浪海波赫,舟人各各面如墨。
尚據胡床取紙筆,為文憤怒罵風伯。
翩翩盛名日以起,四海識公從此始。
總為六鰲帶歸去,何哉雙鳧更來此。
陰德由來活人多,龜齡鶴算定爾過。
況當竹下園棋日,繽紛百福連山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雙鳧
(1).兩隻水鳥;兩隻野鴨。 漢 揚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島,乘雁集不為之多,雙鳧飛不為之少。” 宋 黃庭堅 《次韻清水岩》:“雙鳧能來游,俗子跡可掃。” 元 虞集 《蘇武慢》詞:“乘雁雙鳧,斷蘆漂葦,身在畫圖秋晚。”
(2).《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王喬 者, 河 東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用為地方官的故實。 唐 徐凝 《送李補闕歸朝》詩:“駟馬歸 鹹秦 。雙鳧出 海門 。” 宋 蘇軾 《次韻陳海州書懷》:“酒醒卻憶兒童事,長恨雙鳧去莫攀。”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現如今擁雙鳧做宰臣,許下我五花誥為縣君。”
林亦之名句,賀江宰生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