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水部何郎中知鄂州》
全文:
褒博衣冠漢大儒,三千奏牘到宸居。
郎官起草歸華省,女史焚香伴直廬。
出守新恩龜顧印,趨朝舊路雉隨車。
便分符竹從鸞掖,應有壺漿待隼旟。
賜對移時親斧扆,隨行兼兩載圖書。
淮南落木搖鞭裹,湓浦分風掛席初。
郡閣平窺漢陽樹,盤餐頻薦武昌魚。
聚徒南郡傳經盛,攜妓東山退食餘。
天闕九重懸夢想,江關百戰見邱墟。
清曹祖德詩人後,時寄新吟一起予。
參考注釋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大儒
舊時指學問淵博而著名的學者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奏牘
(1).書寫奏章的簡牘。《史記·滑稽列傳》:“ 朔 初入 長安 ,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 漢 王充 《論衡·量知》:“斷木為槧,析之為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2).猶奏章。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詩:“百辟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自書奏牘》:“ 六朝 人奏牘多自書,今《淳化帖》有 鍾繇 表,蓋 三國 時已然也。”
宸居
(1).指帝王居住。《文選·班固<典引>》:“是以 高 光 二聖,宸居其域。” 蔡邕 註:“言 高祖 、 光武 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帝王居住之所。《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圖緯著王佐之符。” 劉良 註:“宸居,天子*宮也。” 唐 李遠 《贈弘文杜校書》詩:“高倚霞梯萬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居。” 清 龔自珍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之一:“何必東南美?宸居靜紫微。”
(3).指帝位。《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高祖 以聖武定鼎,規同造物;皇上以叡文承歷,景屬宸居。” 張銑 註:“宸居,帝位也。”《陳書·高祖紀上》:“朕所以還膺寳歷,重履宸居,挹 建武 之風猷,歌 宣王 之雅頌,此又公之再造於皇家者也。”《舊唐書·哀帝紀》:“今則正位宸居,未崇徽號。”
(4).借指帝王。 唐 高彥休 《闕史·周丞相對敭》:“台座略奏事後,諸司及待制官並不召對,蓋慮宸居之疲倦也。” 清 鈕琇 《觚賸·園園》:“烽火羽書,相望於道,宸居為之憔悴。”
楊億名句,水部何郎中知鄂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