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雖然不可無,形而上下有精粗

陳普孟子生之謂性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普的《孟子生之謂性》

全文:
理氣雖然不可無,形而上下有精粗
概將動作名為性,天地同為牛馬區。

陳普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普理氣雖然不可無,形而上下有精粗書法作品欣賞
理氣雖然不可無,形而上下有精粗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理氣

(1).調理呼吸。《文選·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 李善 註:“調理其氣也。”

(2).指文章的義理與氣勢。 明 宋濂 《故灊峰先生朱府君墓志銘》:“其學以聖賢為宗,其文以理氣為主,其行以忠信為本。”

(3).中國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理”指事物的條理或準則,“氣”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 宋 以後,理氣關係問題成為哲學中兩種觀點爭論的中心。《朱子語類輯略·理氣》:“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 明 王廷相 《橫渠理氣辯》:“理,生於氣者也,氣雖有散,仍在兩間,不能滅也……理根於氣,不能獨存也。” 清 黃宗羲 《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如 整庵 之論理氣,專攻《朱子》,理學乃學之主腦,則非其派下明矣。”

(4).中醫學用語。指使用有行氣解郁、降氣調中等作用的藥物,治療氣滯、氣逆等病症的方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螃蠏石七兩,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氣,去毒火。”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形而上

亦省作“ 形上 ”。1.無形;抽象。《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宋 朱熹 《答黃道夫》:“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卷中:“形謂已成形質。形而上猶曰形以前,形而下猶曰形以後。陰陽之未成形質,是謂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鄭觀應 《盛世危言·道器》:“成人成物,生天生地,豈後天形器之學所可等量而觀,然《易》獨以形上、形下發明之者,非舉小不足以見大,非踐跡不足以窮神。”

(2).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倘其不安物質之生活,則必有形上之需求。” 張天翼 《皮帶》一:“總而言之想爭氣,想對他們來一種形而上的報復,他非爬上去做個‘高’點的人不可。”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細微和粗大。《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鄭玄 註:“精粗,謂萬物大小也。”《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精密和粗疏。《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韓愈 《示兒》詩:“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圖》:“人之眾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木石精麄,隨宜而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陳普名句,孟子生之謂性名句

詩詞推薦

理氣雖然不可無,形而上下有精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