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僖敏公

作者:呂原 朝代:明代

挽陳僖敏公原文

總握台綱肅穆風,頭銜晉秩到三公。

遭時寵賚承優渥,垂老榮歸保始終。

鶴髮方游鱸浦外,龍泉遽閟虎丘東。

當年節鉞臨關陝,韓范威名孰與同。

詩詞問答

問:挽陳僖敏公的作者是誰?答:呂原
問:挽陳僖敏公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挽陳僖敏公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明詩紀事 乙簽·卷十七

參考注釋

台綱

指朝廷的綱紀。《宋史·孝宗紀二》:“詔六察官糾察庶務,臺綱益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堂官笞屬官》:“ 海剛峯 起 南總憲 ,到任後,忽設二大紅板櫈,雲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終設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厲臺綱耳!”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公掌 河南道 日,給事 趙興邦 者,數挾太宰勢,軒輊臺綱,公連章劾之。”

肅穆

嚴肅而安靜,莊嚴肅穆

廣場——如此肅穆,長街——如此沉寂。——《一月的哀思》

頭銜

指官銜、學銜等稱號

晉秩

進升官職或等級。《清史稿·太宗紀二》:“癸丑,論克 錦州 、 松山 、 杏山 、 塔山 諸將功,晉秩有差。”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公( 趙仁圃 )以 長垣 令有政聲,受知 世宗 ,晉秩卿貳。”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遭時

(1).謂遇到好時勢。《莊子·徐無鬼》:“遭時有所用,不能無為也。” 成玄英 疏:“以前諸士遭遇時命,情隨事遷,故不能無為也。”《周書·薛憕傳》:“此年少極慷慨,但不遭時耳。”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顧都御史聲望》:“雖公遭時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彈壓之實焉。”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五:“遭時固不易,推心尤獨難。”

(2).指所遭遇的時勢。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時艱難,百口偕行,避地 江 濆。”

寵賚

指帝王的賞賜。 宋 歐陽修 《謝對衣金帶鞍轡馬狀》:“豈謂載厚宸慈,式垂寵賚,兼金錫帶,榮踰廓落之名;在笥頒衣,媿甚曳婁之刺。” 明 顧大典 《青衫記·承璀授閫》:“自家乃是 興慶宮 中一個內臣, 吐突承璀 是也,近侍天顏,時承寵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廣東 南海 縣民 楊能啟 ,年一百歲,其妻 黃氏 ,年一百一歲……均蒙 純皇帝 御製詩章,渥加寵賚。”

優渥

(1).雨水充足。語本《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優既渥。”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恆》:“白鶴銜珠,夜食為明,膏潤優渥,國歲年豐。” 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六》:“臣等叨依禁從,快睹嘉禎,愧無涓滴之酬,喜有優渥之霈。”

(2).優裕,豐厚。 漢 班彪 《北征賦》:“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三國志·蜀志·鄧芝傳》:“ 孫權 數與 芝 相聞,餽遺優渥。”《陳書·沉眾傳》:“ 高祖 以 眾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一要感謝這樣優渥的贈與,二要讚美這樣超妙的書法。”

(3).優厚。指待遇好。 晉 李密 《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今後每遇郊禋,各與進秩,耆耄蓋寡,優渥何傷。”《明史·李成梁傳》:“恩澤優渥,震耀當世。” 江波 《爆竹聲聲》:“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優渥。”

(4).指優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5).優美渾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

垂老

年將至老

榮歸

載譽而歸

始終

自始至終

會議始終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可是整整過了四百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漁夫的故事》

鶴髮

白髮。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三賦南城門老》:“鶴髮辭軒冕,鮐背烹葵菽。” 唐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詩:“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張仲老 把他的童顏愈見漲紅起來,星眼愈見睜圓起來,鶴髮似乎有要直豎的形勢。”

方游

遊方。謂僧人為修行問道而週遊四方。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如已受度,而父母在,別無子孫,勿許方游。”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虎丘

山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北,亦名 海涌山 。 唐 時因避諱曾改稱 武丘 或 獸丘 ,後復舊稱。相傳 吳王 闔閭 葬此。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闔廬 冢在 閶門 外,名 虎丘 ……築三日而 * 居上,故號為 虎丘 。”其上有 虎丘塔 、 雲岩寺 、 劍池 、 千人石 等名勝古蹟。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節鉞

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假 太祖 節鉞,録尚書事。” 唐 張祜 《送周尚書赴滑台》詩:“鼓角雄都分節鉞,蛇龍舊國罷樓船。” 明 張煌言 《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蒙皇上綸綍頻頒,節鉞謬寄,臣感極生慚,憤極思奮。” 徐興業 《金甌缺》第一章:“年來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圖個太平無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甌和全軍交還朝廷……豈可謬領節鉞,再當艱巨?”

關陝

指 陝西 地區。 陝西 古名 關中 ,故稱。 陳毅 《送沉張諸君赴延安》詩:“八載睽離望 關陝 ,五年風雨仗 延安 。”

韓范

(1). 唐 韓愈 為著名古文家,卒謚“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稱,卒謚“文正”。後世因以“韓范”並稱之。 明 張居正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保謚襄毅楊公墓志銘》:“ 李 郭 無文, 韓 范 無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韓琦 和 范仲淹 的並稱。《宋史·韓琦傳》:“ 琦 與 范仲淹 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故天下稱為‘韓范’。” 宋 王十朋 《觀國朝故事》詩之二:“朝廷起 韓 范 ,節制閫外師。”

威名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遠揚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詩詞推薦

挽陳僖敏公原文_挽陳僖敏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