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過的《次韻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賈文元公園)·其二》

全文:
謫仙來人間,風流占名城。
時將琬琰句,自和鈞天聲
好語一題拂,群趨耳爭傾。
溶溶此溪水,似契高人情。
未許五湖去,聊為一舟橫。
我意正浩渺,酒觴且徐行。
仍呼明月來,孤光與檐平。
邈焉想塵寰,萬類方營營。

蘇過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琬琰

(1).琬圭、琰圭。《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傳:“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2).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 蘇軾 《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

(4).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元 鄧文原 《奉題延祐宸翰詩》:“官聯天府璇璣象,帝闡河圖琬琰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帳之高會,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 元 張之翰 《一字硯賦》:“以藉古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和鈞

謂使計量標準準確劃一。《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孔 傳:“金鐵曰石,供民器用,通之使和平,則官民足。” 蔡沉 集傳:“關,通;和,平也。百二十斤為石,三十斤為鈞……關通,以見彼此通同,無折閲之意;和平,以見人情兩平,無乖爭之意。” 唐 柳宗元 《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志文》:“重輕開塞,有和鈞肅給之效。” 宋 曾鞏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關通和鈞之利,阜於市廛。”

天聲

(1).天上的聲響,如雷聲、風聲等。 漢 揚雄 《甘泉賦》:“登 長平 兮雷鼓礚,天聲起兮勇士厲。” 唐 李白 《古風》之七:“去影忽不見,迴風送天聲。”

(2).指佛音。 唐 孟郊 《讀經》詩:“海萍國教異,天聲各泠泠。”

(3).比喻盛大的聲威。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 漢 之天聲。” 唐 崔日用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暫勞期永逸,赫矣振天聲。” 章炳麟 《民報紀念祝詞》:“自茲以後,惟不懈益厲,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大 漢 之天聲。”

蘇過名句,次韻曲水泛舟四首(曲水賈文元公園)·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時將琬琰句,自和鈞天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