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道人諳公琴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聽道人諳公琴原文

道人貌癯骨藏年,漆瞳照人方而淵。

家住湘山湘水邊,氣清日應嚼芳鮮。

羅浮飯石性所在,定林飲澗老更堅。

子其徒歟寧果然,抱琴過我亦自賢。

玉徽按抑朱絲弦,借弦為舌傳語言。

誰家恩怨餘妒憐,綺窗鶯燕春風顛。

顛風盤空攪蒼煙,蕭蕭吹鬢人未眠。

清都絳闕斷世緣,骨飛不到夢所傳。

秦箏心知是響泉,置之髯須一笑掀。

蕊珠三疊舞胎仙,坐令遺世如蛻蟬。

何年醉騎紫雲去,此琴枵然成棄捐。

詩詞問答

問:聽道人諳公琴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聽道人諳公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漆瞳

烏黑如漆的眼瞳。 宋 蘇軾 《雲師無著自金陵來且還其畫》詩:“玉骨猶寒富貴餘,漆瞳已照人天上。”

人方

古族名。即 夷方 。人,通“ 夷 ”。 殷 代分布在今 山東 一帶。 帝乙 、 帝辛 時曾多次抗 殷 ,後為 殷 所並。參閱《殷虛書契前編》。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陽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問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對曰:‘聞之, 堯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樹,赭其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風於此。”

(2).山名。即 黃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六·長沙府》:“﹝ 湘陰縣 ﹞ 黃陵山 ,縣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誌》謂之 青草山 , 孔穎達 以為 湘山 也。”

湘水

即 湘江 。 漢 東方朔 《七諫·哀命》:“測 汨羅 之 湘水 兮,知時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永負 漢 庭哭,遙憐 湘水 魂。” 魯迅 《湘靈歌》:“昔聞 湘水 碧如染,今聞 湘水 胭脂痕。”

芳鮮

味美新鮮。也指新鮮美味的食物。《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鮮。” 唐 方乾 《題懸溜岩隱者居》詩:“慣緣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鮮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詩:“羌果薦冰甌,芳鮮占客樓。”

羅浮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楨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飯石

石名。 宋 杜綰 《雲林石譜·飯石》:“ 婺州 東陽縣 雙林寺 傅大士道場山 中產石,凡有青白紫緑色,皆瑩徹,謂之飯石。質細碎,堪治為素珠,或作鎮紙。”

所在

(1)

(2) 處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的圖畫。——《風景談》

(3) 指存在的地方,強調不在別處

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復庵記》

(4) 到處;處處

所在多有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宋· 蘇軾《石鐘山記》

飲澗

在溪澗中飲水。多指在山谷中生活。 南朝 梁 沉約 《善館碑》:“達人獨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唐 鄭谷 《少華甘露寺》詩:“飲澗鹿喧雙派水,上樓僧蹋一梯雲。”

老更

宋 范仲淹 有《乞召杜衍等備明堂老更表》。參見“ 三老五更 ”。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玉徽

玉制的琴徽。亦為琴的美稱。《梁書·文學傳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 郢 中之聽。” 唐 宋之問 《放白鷳篇》詩:“玉徽閉匣留為念,六翮開籠任爾飛。” 宋 陸游 《到家旬餘意味甚適戲書》詩:“石鼎颼飀閒煮茗,玉徽零落自修琴。”

按抑

(1).按捺;抑制。《北史·叱羅協傳》:“ 明帝 知其材識庸淺,每按抑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懲淫》:“強自按抑,燥渴愈急。”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 王聚星 ](按抑之)姨媽,你忍耐一下吧,你聽我說啦。”

(2).彈琴時按弦的指法。 宋 蘇舜欽 《演化揮琴因作歌以寫其意》:“按抑不知聲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 宋 蘇軾 《聽僧昭素琴》詩:“至和無攫醳,至平無按抑。”

朱絲弦

亦作“ 朱絲絃 ”。1.用熟絲製的琴弦。 唐 賈島 《聽樂山 * 易水》詩:“朱絲弦底 燕 泉急, 燕 將雲孫白日彈。”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之一:“泠泠朱絲弦,聽我《別鶴操》。”

(2).借指琴瑟。 宋 黃庭堅 《放言》詩之九:“安得朱絲絃,為我寫此聲。”

語言

用以表達情意的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關係,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徵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恩怨

(1) 感恩之情與仇怨之情

(2) 仇恨

綺窗

雕刻或繪飾得很精美的窗戶。《文選·左思<蜀都賦>》:“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 呂向 註:“綺窗,彫畫若綺也。” 唐 李商隱 《瑤池》詩:“ 瑤池 阿母 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宋 劉子翬 《聞箏作》詩:“月高夜鳴箏,聲從綺窗來。” 清 黃景仁 《減蘭·中秋夜感舊》詞之二:“綺窗人靜,露寒今夜無人問。”

鶯燕

(1).黃鶯與燕子。泛指春鳥。 唐 喬知之 《定情篇》:“鳧雁將子游,鶯燕從雙棲。” 宋 鄭起 《晚春即事》詩:“門外數枝楊柳薄,一春鶯燕不曾來。” 元 張養浩 《寒食游廉園》詩:“花柳巧為鶯燕地,管紘遙遞綺羅風。”

(2).鶯善鳴,燕善舞,因以“鶯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 宋 李萊老 《浪淘沙》詞:“寶押繡簾斜,鶯燕誰家,銀箏初試合琵琶。” 清 李漁 《意中緣·毒餌》:“妾乃 閩 莆 妓女 林天素 是也,不幸雙親棄早,將身墮入青樓,雖居鶯燕之場,時切雎鳩之慕。”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顛風

(1).暴風;狂風。 唐 元稹 《人道短》詩:“顛風暴雨電雷狂,晴被陰暗,月奪日光。” 宋 陸游 《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俄頃行三百餘里遂抵雁翅浦》詩:“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 清 曹寅 《觀打魚歌》:“不愁瀺灂隨潮長,只怕顛風吹五兩。”

(2).瘋癲,顛狂。 明 楊柔勝 《玉環記·富童譖非》:“忘卻困窮,不記當初梗跡萍蹤,纔得提攜便弄顛風。”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逢簫玉》:“情理不堪容,弄顛風,將咱覷得忒沒用。”

盤空

繞空;凌空。 宋 辛棄疾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詞:“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元 袁桷 《隱居圖賦》:“ 伯陽 一去而不返,玄鶴盤空而將還。” 清 杜岕 《秋日登長乾九層塔》詩:“瞻禮嘗百人,盤空緬締造。” 蔡寅 《讀柳古楂先生<養餘齋詩集>》詩:“後起韜廬占一席,盤空硬語落毫巔。”

蒼煙

蒼茫的雲霧。 唐 陳子昂 《峴山懷古》詩:“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金 元好問 《泛舟大明湖》詩:“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花月痕》第十五回:“細看春色低紅燭,煩向蒼煙問白鷗。”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清都絳闕

見“ 清都紫微 ”。

世緣

俗緣。謂人世間事。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投策謝歸途,世緣從此遣。” 宋 蘇軾 《次韻絕句各述所懷》之四:“定似 香山 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只是此人未盡世緣,還遭國難,既得真訣,涉世也無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非道力堅定,多不敢輕涉世緣,恐浸淫而不自覺也。”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秦箏

古 秦 地(今 陝西 一帶)的一種弦樂器。似瑟,傳為 秦 蒙恬 所造,故名。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 齊 侶發東舞, 秦 箏奏西音。” 晉 潘岳 《笙賦》:“ 晉野 悚而投琴,況 齊 瑟與 秦 箏。”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詩:“汝不聞 秦 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 宋 晏幾道 《蝶戀花》詞:“細看 秦 箏,正似人情短。” 清 陳維崧 《鷓鴣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詞:“雪登麥積 秦 箏苦,雨歇叢臺 趙 女嬌。”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響泉

古琴名。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李汧公 取桐孫之精者,雜綴為之,謂之百納琴,用蝸殼為徽,其間三面尤絶異。通謂之響泉、韻磬,絃一上可十年不斷。”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李汧公 鎮 宣武 ,好琴、書。自造琴,取新舊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膠綴。所蓄二琴殊絶,其名‘響泉’、‘韻磬’者也。” 宋 蘇軾 《破琴》詩敘:“度數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絃。此生若遇 邢和璞 ,方信 秦 箏是響泉。”

髯須

見“ 髯鬚 ”。

亦作“ 髯須 ”。亦作“髥鬚”。1.鬍子。 宋 蘇軾 《游靈隱寺得來詩》詩:“喬松百丈蒼髥鬚,擾擾下笑柳與蒲。”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別集·盧載》:“有友人 王生 謂公曰:‘其應主吉。’公詰其故,曰:‘去髮,其頭銜已異矣;不去髯鬚,亦不落之義也。’” 清 王士禛 《故明景帝陵懷古》詩:“殘碑滅沒牛礪角,石玃橫臥蒼髥鬚。”

(2).指主簿之職。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外史《檮杌》: 王建 借 蜀 以上封事, 李景 為 眉山 主簿,其制略曰:‘旌其忠藎之心,委以髯須之職。’注云:‘《古今注》:羊,一名髯須主簿。’”

蕊珠

即 蕊珠宮 。 唐 錢起 《暇日覽舊詩因以題詠》:“筐篋靜開難似此, 蕊珠 春色海中山。” 宋 周邦彥 《汴都賦》:“ 蕊珠 、 廣寒 、 黃帝 之宮,榮光休氣,朣朧往來。”參見“ 蕊珠宮 ”。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覆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

胎仙

(1).鶴的別稱。古代鶴有仙禽之稱,又相傳胎生,故名。 元 張養浩 《寨兒令·夏》曲:“見胎仙,飛下九重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鶴》﹝釋名﹞引 八公 《相鶴經》:“鶴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產,則胎仙之稱以此。世謂鶴不卵生者誤矣。”

(2).道教神名。《黃庭內景經·上清章》:“琴心三疊儛 胎仙 。” 務成子 註:“ 胎仙 即 胎靈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遺世

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

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之者烏能輕舉而宅之?——孫綽《游天台山賦》

蛻蟬

蟬脫殼。謂解脫成仙。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脫兔 彭 殤之囿,蛻蟬人鬼之場。”

紫雲

(1).紫色雲。古以為祥瑞之兆。 漢 焦贛 《易林·履之漸》:“ 黃帝 紫雲,聖且神明,光見福祥,告我無殃。”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六:“東海沉碧水,西關乘紫雲。” 前蜀 杜光庭 《賀黃雲表》:“又 漢宣帝 幸 甘泉宮 ,紫雲入殿, 宋世祖 踐祚,紫雲見於 端門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晉臣十月望生日》詞:“紫雲如陣,妙歌爭唱新闋。”

(2).借指紫石硯。 唐 李賀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端州 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清 吳偉業 《破硯》詩:“記曾疏闕失,望斷紫雲愁。”

枵然

(1).虛大貌。《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空班 趙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李善 注引《莊子》:“ 魏王 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自舉,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為其無用,掊之。”按,今本《莊子·逍遙遊》枵,作“呺”。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其所以自困而不能舉者,以不生不息之財,養不耕不戰之兵,塊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舉。”

(2).空虛貌。 唐 劉禹錫 《猶子蔚適越戒》:“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輪,因入規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 宋 王安石 《揚州龍興寺十方講院記》:“當是時, 禮 ( 慧禮 )方丐食飲以卒日,視其居枵然。” 明 歸有光 《上趙閣老書》:“自顧其中枵然,無可以為世用者。” 嚴復 《救亡決論》:“至於西洋理財之家,且謂農工商賈,皆能開天地自然之利,自養之外,有以養人,獨士枵然,開口待哺,故士者固民之蠹也。”

(3).腹空飢餓貌。 宋 蘇軾 《送筍芍藥與公擇》詩之一:“久客厭虜饌,枵然思南烹。”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說》:“粥脫粟者,未及郭枵然餒矣。” 清 鈕琇 《觚賸·白蕈散》:“ 吳 賜以酒食,遺中軍官與同騎而出, 茂 枵然已久,忽饜珍味,腹作痛,幾欲墮馬。”

(4).猶枉然,白白地。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 慶曆 、 嘉祐 以來,天下以 杜甫 為師,始黜 唐 人之學,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深淺,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詩詞推薦

聽道人諳公琴原文_聽道人諳公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