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車後鵷鸞隨劍履,帳前貔虎擁旌旄。
星環紫極三階正,鰲立青天一柱高。
上苑金杯新錫餞,下都銀鑰舊均勞。
重來更捧宸章爛,華袞何如玉字褒。
詩詞問答
問:《瓊林苑御筵奉詔送文太師致政歸西都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陸佃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2. 元豐七年三月二日
參考注釋
鵷鸞
(1).比喻朝官。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鵷鸞粉署起,鷹隼 柏臺 秋。”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和林卿韻》詞:“永別鵷鸞,已盟猿鶴,肯學 周顒 出草堂。”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六:“彤墀小立綴鵷鸞,金碧初陽當畫看。”參見“ 鵷鷺 ”。
(2).比喻賢者。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城池當要害之衝,寮寀盡鵷鸞之選。” 宋 蘇軾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共喜鵷鸞歸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
(3). 唐 時六廄之一。
劍履
見“ 劍履上殿 ”。
貔虎
喻勇敢強猛的軍隊
旌旄
(1).軍中用以指揮的旗子。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有狂兕從南方來,正觸王左驂,王舉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李頻 《陝府上姚中丞》詩:“ 關 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2).泛指旗幟。 宋 蘇轍 《送呂希道少卿知滁州》詩:“長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馬列旌旄。” 清 惲敬 《新喻縣文昌宮碑銘》:“是日肇祀於新宮,牲腯酒馨,旌旄從風。”
(3).借指官兵。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賦境二十韻》:“ 秦 山當警蹕, 漢 苑入旌旄。” 清 吳偉業 《避亂》詩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
星環
如天星環繞。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開元寺明遠大師塔碑銘序》:“﹝殿閣僧舍﹞輪奐莊嚴,星環棊布。”
紫極
(1).星名。借指帝王的宮殿。《文選·潘岳<西征賦>》:“厭紫極之閒敞,甘微行以游盤。” 李善 註:“紫極,星名,王者為宮以象之。 曹植 上表曰:‘情注於皇居,心在乎紫極。’”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納諫》:“陛下高居紫極,寧濟蒼生。”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2).道教稱天上仙人居所。 晉 葛洪 《抱朴子·微旨》:“但彼人之道成,則蹈青霄而游紫極。”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高升紫極上,宴此玄都岑。”《封神演義》第十三回:“閒坐蒼龍歸紫極,喜乘白鶴下 崑崙 。”
(3).泛指天空。 明 劉基 《題王起宗御史江山煙靄圖》詩:“日落風雲連紫極,天寒波浪隔 蒼梧 。”
(4).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為 玄元皇帝 。 唐玄宗 時於兩京( 長安 及 洛陽 )及諸州置 玄元皇帝 廟。京師號 玄元宮 ,諸州號 紫極宮 。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道教》。
三階
(1).三層台階。《管子·君臣上》:“立三階之上。” 尹知章 註:“君之路寢前有三階。”《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 呂延濟 註:“三階,言南面之階有三。”
(2).星名。即三台星。《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黃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鹹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雖倚三階正,終愁萬國翻。”
(3).佛教宗派名。 隋 代 信行 創立。該宗把佛教分為 * 、像法、末法三期,並認為當時已屆末法時期,國土穢惡,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脫,故又稱普法宗。該宗屢遭朝廷禁止, 唐 以後不傳。見《續高僧傳》卷十七、十九。《太平廣記》卷四九三引《辨疑志·裴玄智》:“ 武德 中,有沙門 信義 ,習禪,以三階為業。”按, 信義 即 信行 。參閱 湯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第四章第九節。
(4).官階 * 。 清 王闓運 《振威將軍張君墓志銘》:“中輔 贛 南,偏師騰踔,躪 徽 鏟 寧 ,三階以擢。”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樂志十七》:“設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擔當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上苑
皇家的園林。 南朝 梁 徐君倩 《落日看還》詩:“妖姬競早春,上苑逐名辰。”《新唐書·蘇良嗣傳》:“帝遣宦者采怪竹 江 南,將蒔上苑。”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之一:“離宮別館樹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 吳梅 《風洞山·慶祝》:“歡慶,花發西宮,鶯啼上苑,官家幾度好風景。”
金杯
(1).指凹形銅鏡。《淮南子·天文訓》“故陽燧見日則燃為火” 漢 高誘 註:“陽燧,金也。取金杯無緣者,熟摩令熱,日中時,以當日下,以艾承之,則燃得火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清 孫詒讓 正義:“ 高氏 雲‘金杯無緣’,即窐鏡之形,非真用杯也。”
(2).泛指精美的杯子。 唐 盧照鄰 《秋霖賦》:“繡轂銀鞍,金杯玉盤,坐臥珠璧,左右羅紈。”
(3).指金質獎盃。如: 巴西 隊捧回了足球錦標賽的金杯。
下都
(1).即陪都。於京都之外,擇地別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 西周 都 鎬京 ,以 雒邑 (今 河南 洛陽 故城)為下都。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洛誥》序云:‘ 周公 往營 成周 ’,則 成周 乃東都總名。 河南 , 成周 之王城也; 洛陽 , 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時會諸侯則虛之,下都則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 西晉 都 洛陽 , 東晉 稱 建業 (今 江蘇 南京市 )為下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衛玠 從 豫章 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3) 北齊 都 鄴 ,以 晉陽 (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為下都。見《太平御覽》卷一五五引《晉書》。(4) 北宋 都 開封 ,以 洛陽 為下都。
(2).神話傳說中稱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 崑崙之丘 ,是實為帝之下都。” 唐 武則天 《歸和》詩:“言旋雲洞兮躡煙途,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宸章
皇帝所作的詩文。 唐 王維 《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滿中州。” 宋 王安石 《和御製賞花釣魚》詩之一:“宸章獨與春爭麗,恩許賡歌豈易陪。” 明 張居正 《寶謨記》:“我 太祖 、 成祖 ……御藻宸章,壼范內訓,藏之天府者,彪炳煥爛,莫可殫述矣。”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龍井寺》:“ 高宗純皇帝 ……旬日之中,翠華四至,親灑宸章三十有一,自來名勝莫之能比。”
華袞
(1).古代王公貴族的多采的禮服。常用以表示極高的榮寵。 晉 范寧 《<春秋穀梁傳>序》:“一字之褒,寵踰華袞之贈。” 宋 王禹偁 《五哀詩》之一:“毀譽兩無私,華袞間蕭斧。”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執贄願為弟子者綦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已從華袞補日月,況執彤管排風雲。”
(2).《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孔穎達 疏:“舉袞以表君也。”後以“華袞”指君王。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玉字
(1).刻於玉上的文字,多指仙道書的內容。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庚子,﹝ 禹 ﹞登 宛委山 ,發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之理。”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金簡玉字之書,玄霜絳雪之寶,俗士所不能窺,學徒不敢輕慕。” 宋 陸游 《遊學射山遇景道人》詩:“若人真我友,玉字當共讀。”
(2).對他人文字的美稱。 唐 李白 《洞庭醉後送呂使君杲流澧州》詩:“贈劍刻玉字, 延平 兩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