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月澗的《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五十四》
全文:
趙州下牒求鴿,直得四棱踏地。
這僧蔗咬甜頭,不覺隨他圈繢。
參考注釋
趙州
指 唐 代高僧 從諗 。 南泉 普願禪師 弟子。因其住持於 趙州 (今 河北省 趙縣 ) 觀音院 ,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簡稱“趙州”。《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趙州 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 趙州 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複次韻述懷》:“神仙懶學古 浮丘 ,祖意慵參老 趙州 。” 清 錢謙益 《石林長老七十序》:“ 趙州 年一百二十八,十方行腳。則七十已後,正其整理腰包,辦草鞋錢之日也。”
直得
(1).直待;直到。 唐 韓偓 《寄京城親友》詩之二:“相思凡幾日,日欲詠離衿。直得吟成病,終難狀此心。” 宋 歐陽修 《論燕度勘滕宗諒事張皇大過札子》:“傳聞 燕度 勘鞫 滕宗諒 事,支蔓勾追,直得使盡 邠州 諸縣枷杻。” 宋 朱熹 《答黃子耕》:“已通透後,便要純熟。直得不思索時此意常在心胸之間驅遣不去方是。”
(2).只有;必須。
(3).值得。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 文君 ( 卓文君 )猶直得一死, 奉倩 遺才存色,非難遇也,而以身殉之,不亦可以已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向都司 道:‘為一女子,直得如此著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林初文詩》:“ 丘 見之,慍曰:‘ 林 詩二十八字,正得二十八圈。吾詩百篇,最少豈不直得二十八圈乎?’人傳以為笑。”
四棱
(1).四面有稜角。《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他那個脾氣兒,只怕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楞兒的呢。”如:四棱鐵、四楞木條。
(2).四方角落,四周。 唐 周賀 《寄金陵僧》詩:“行登總到諸山寺,坐聽蟬聲滿四稜。”
踏地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1.歌舞時以腳踩踏地面為節拍。《趙飛燕外傳》:“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 靈安廟 ,是日吹塤擊鼓,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後漢書·東夷傳》:“舞輒數十人相隨,蹋地為節。”
(2).踩地,蹬腳。激憤時的動作。《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地驅歌樂辭》:“老女不嫁,蹋地喚天。” 隋 慧遠 《涅槃經義記》卷一:“世人悲怨,相別種種:或有拍頭,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時拍頰,或復蹹地。”《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鷰子即迴,踏地叫喚。”
(3).席地而坐時兩膝拱起,以足著地。 明 徐渭 《漁陽三弄》:“ 禰 ( 禰衡 )對 曹 ( 曹操 )蹋地坐介。”
釋月澗名句,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五十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