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聽言》
全文:
聽言豈易哉,能聽貴能斷。
昨以築河堤,踰年工未辦。
而每敗垂成,洪流益汗漫。
因命德成往,庶幾竭力贊。
一到即欲速,欲見長翻案。
召回息其事,面陳仍巧辯。
阿桂與德成,二人優劣判。
守侗及輝祖,亦過彼以半。
況三者閱久,豈遜一人算。
大工已逮成,更張益增亂。
法意斥其言,拒諫吾弗憚。
然彼究因公,寬之待功奠。
即今河已復,缺堤亦完繕。
挺險敗事徒,吏議詎宜逭。
為君實難乎,一端識非謾。
參考注釋
挺險
見“ 挺而走險 ”。
敗事
(1).失敗的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產 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事成,乃授 子大叔 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老子》:“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敗壞事情。《管子·霸言》:“彊國少,合少以攻大、以圖王……彊國少而施霸道者,敗事之謀也。”
(3).失敗。《漢書·東方朔傳》:“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損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明史·史孟麟傳》:“即使敗事,亦罪有所歸。”
吏議
(1).謂官吏議事。《史記·李斯列傳》:“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聖天子赫然有意千載一時之治,刪棄文法,捐除科條,裁損吏議,親總其大綱大*紀,以進退一世。”
(2).指司法官吏關於處分定罪的擬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李周翰 註:“有司以 遷 為誣罔,天子終從獄吏之議。”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五:“人有才能而無過,朝廷自套用之;若其實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議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則遂為廢人矣。”《清史稿·禮志十二》:“ 光緒 四年, 貴州 巡撫 黎培敬 為已革總督 賀長齡 請諡。詔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濫,嚴切申儆,且下 培敬 吏議。”
乾隆名句,聽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