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黃子久山水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題黃子久山水原文

黃公東海客,能畫逼荊關。

意盡崎嶇外,情深溟涬間。

猿啼明月峽,木落浩亹山。

谷口蘿煙暝,騎䲔獨未還。

詩詞問答

問:題黃子久山水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題黃子久山水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題黃子久山水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黃公

(1). 中國 古代寓言中一個謙虛過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

(2). 漢 代術士。《西京雜記》卷三:“有 東海 人 黃公 ,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 秦 末,有 * 見於 東海 , 黃公 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漢 張衡 《西京賦》:“ 東海 黃公 ,赤刀粵祝,冀厭 * ,卒不能救。”《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當初 黃公 有道術,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終為虎害。”

(3).指 東漢 太尉 黃瓊 。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德行》:“ 徐孺子 嘗事 江夏 黃公 ,後 黃公 亡歿, 孺子 往會葬,無資以自致,齎磨鏡具自隨,所在取直,然後得前。”參閱《後漢書·徐稺傳》。

(4).泛指賣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詩:“醉臥 黃公 肆,人知我是誰。”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歸舟中書事》詩:“水痕秋落蟹螯肥,閒過 黃公 酒舍歸。”參見“ 黃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黃石公 。又稱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 黃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師之道者,豈以孺子而捨諸?”

(6).指 夏黃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詩:“ 蘇武 元還 漢 , 黃公 豈事 秦 ?” 仇兆鰲 註:“ 黃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參閱《史記·留侯世家》。

(7).鳥名。黃鸝。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久參白足知禪味,苦厭黃公聒晝眠。”自註:“鳥名。” 王文誥 輯註:“黃公,黃鸝也。”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荊關

(1).柴門。 南朝 宋 謝莊 《山夜憂》詩:“迴舲袥繩戶,收棹掩荊關。”

(2). 荊門山 。泛指險要之地。 唐 李白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詩:“ 壽陽 信天險,天險橫 荊關 。”

(3). 五代 畫家 荊浩 、 關仝 師徒以擅畫山水齊名,故並稱“荊關”。 宋 梅堯臣 《觀邵不疑學士所藏名書古畫》詩:“山水樹石硬, 荊關 藝能至。” 金 元好問 《王都尉山水》詩:“自是秦樓畫眉手,不能辛苦作 荊關 。”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 荊浩 一稱 洪谷子 , 關仝 嘗北面者也,故世稱 荊 關 。”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溟涬

(1).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氣混混沌沌的樣子。 漢 張衡 《靈憲》:“太素之前,幽清玄浄,寂寞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太平御覽》卷一引《三五曆紀》:“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溟涬始牙,濛鴻滋萌,歲在攝提,元氣肇始。”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大道宗虛無,至真合溟涬。”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微茫一線走絶壁,誰鑿溟涬開鴻濛。”

(2).泛指自然之氣。 唐 皮日休 《反招魂》:“承溟涬之命兮,付余才而輔君。” 明 張羽 《金川門》詩:“江光合海氣,溟涬神攸存。”

(3).水勢無邊際貌。《淮南子·本經訓》:“ 舜 之時, 共工 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龍門 未開, 呂梁 未發, 江 淮 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 高誘 註:“溟涬,無畔岸也。”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李鐵笛》:“溟涬浪中求白雲, 崑崙山 里採瓊枝。” 明 劉基 《壬辰歲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蒼嶺》詩:“瀑泉流其中,豃若洩溟涬。”

(4).謂不著邊際。 漢 桓寬 《鹽鐵論·國疾》:“文學守死溟涬之語,而終不移。”

(5).尊敬推崇。《莊子·天地》:“若然者,豈兄 堯 舜 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郭象 註:“溟涬,甚貴之謂也。不肯多謝 堯 舜 而推之為兄也。”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詩:“何以假為非確論,直疑溟涬弟 高唐 。”

啼明

雞啼叫報曉。 蕭紅 《生死場》十二:“我這些年來,都是養雞,如今連個雞毛也不能留,連個‘啼明’的公雞也不讓留下。” 高玉寶 《高玉寶》第九章:“ 周扒皮 這一啼明不要緊,籠里雞叫喚起來,全屯的雞也都叫喚起來。”

月峽

亦作“ 月硤 ”。 明月峽 的省稱。在 四川省 巴縣 境。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故名。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公乃 月峽 先登, 瞿塘 直上。” 倪璠 註:“《後漢書·郡國志》: 巴郡 有 枳縣 。注云:‘《華陽國志》有 明月峽 、 廣德嶼 者是也。’”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乃 劒門 西拒, 邛關 南望。星橋對斗,像牛漢之秋橫; 月硤 縈城,疑兔輪之曉落。”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詩:“東征下 月峽 ,掛席窮海島。” 仇兆鰲 注引 李膺 《益州記》:“ 廣陽州 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三槌石谷,東二里,至 明月峽 ,峽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若滿月,因以為名。” 宋 蘇軾 《次韻劉景父登介亭》:“春巖彩雞舞, 月峽 哀猿哭。”

木落

樹葉凋落。 晉 左思 《蜀都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齊 王融 《議給虜書疏》:“春草水生,阻散馬之適;秋風木落,絶驅禽之歡。” 唐 李嶠 《與雍州崔錄事司馬錄事書》:“春還 江 北,時興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動 潘生 之思。” 元 周權 《湘中》詩:“天寒 楚 雲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顧炎武 《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雲多失舊林。” 包蕾 《豬八戒學本領》:“行夠多時,又是夏盡秋來,但平林木落,遠山含煙。”

浩亹

水名。亦名 閣門河 ,今名 大通河 。源出 祁連山脈 東段 托來南山 和 大通山 之間,東南流經 甘肅 、 青海 邊境,在 民和縣 享堂 入 湟水 。《漢書·地理志下》:“ 金城郡 …… 浩亹 , 浩亹水 出 西塞 外,東至 允吾 入 湟水 。” 顏師古 註:“浩音誥。 浩 ,水名也。亹者,水流峽山,岸深若門也……今俗呼此水為 閤門河 ,蓋疾言之,浩為閤耳。”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詩詞推薦

題黃子久山水原文_題黃子久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