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穎叔蓬萊閣

作者:沈遼 朝代:宋代

和穎叔蓬萊閣原文

海上仙山豪,泛泛隨狂潮。

仙人毒其危,禺強資巨鰲。

澒洞絕世紛,於焉樂逍遙。

長年誓不死,玉觀何岧嶢。

麻姑朝按行,洪崖莫相招。

宴勞酌瓊液,獻酬肯相饒。

月里振金佩,風前吹玉簫。

至真遊樂地,世俗風波遙。

我本丘壑人,居然厭煩囂。

步此重閣峻,仙意何飄飄。

下視照湖春,浩蕩生波濤。

愛茲為中峙,想可娛洪高。

蕭灑紫霞衣,淡泊顏氏瓢。

聊樂白駒影,軒裳真𣙢牢。

賀老久不作,吾方餌金膏。

輕身化羽翼,把袂窮丹霄。

詩詞問答

問:和穎叔蓬萊閣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和穎叔蓬萊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參考注釋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山豪

指勢力較大的山居部族。《後漢書·西羌傳論》:“故 永初 之間,羣種蜂起。遂解仇嫌,結盟詛,招引山豪,轉相嘯聚,揭木為兵,負柴為械。”

泛泛

(1) 蕩漾的樣子,浮動的樣子泛泛其景。——《詩·邶風·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楊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狂潮

洶湧澎湃的浪潮。借指聲勢浩大的局面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禺強

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強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強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 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 禺彊(禺強) 。”

澒洞

(1).綿延;瀰漫。 漢  賈誼 《旱雲賦》:“運清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並起。”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哀聲澒洞徹四極,草木慘澹顏色傷。” 明  李東陽 《徐用和侍御所藏雲山圖歌》:“何人醉寫雲山圖,浮雲澒洞山模糊。” 李大釗 《青春》:“吾 華 自辛亥首義,癸丑之役繼之,喘息未安,風塵澒洞,又復傾動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

(2).水勢洶湧。 宋  蘇軾 《廬山二勝·棲賢三峽橋》詩:“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險,澒洞震動,不可方物。” 趙朴初 《周總理輓詩》:“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引申為衝擊、震動。 黃中黃 《孫逸仙》第四章:“一時謡變,澒洞全 粵 ,針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馬數萬之眾。”

(4).虛空混沌貌。 宋  范成大 《不寐》詩:“丹田恍澒洞,銀海眩眵黑。”

絕世

(1) 冠絕當時,舉世無雙。

絕世之雄。——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死;棄世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長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玉觀

宮闕的美稱。 隋  李德林 《相逢狹路間》詩:“金臺遠猶出,玉觀夜恆明。”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十:“帝觀書處,窗戶玲瓏相望,金鋪玉觀,輝映溢目,號為閃電窗。”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按行

按次第成行列。《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 李周翰 註:“言車騎各按次第以為行隊。”

巡行,巡視。《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因過按行閲視皇太后舊時衣物。”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沁水》:“臣輒按行去堰五里以外,方石可得數萬餘枚。” 宋  蘇轍 《論黃河東流札子》:“臣雖未嘗閲視形勢,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嘗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可信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野人飼蠶,必架廬林下,手把長竿,逐樹按行,為之察陰陽,御鳥鼠。”

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傳說中的仙人名。 黃帝 臣子 伶倫 的仙號。 漢  張衡 《西京賦》:“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漢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將蹈 洪崖 之遐跡,紹 巢  許 之絶軌。”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蔣士銓 《香祖樓·蘭因》:“形相愛,影相憐,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張氳 號。相傳他隱居 姑射山 得仙。參閱《說郛》卷三十引 宋  張淏 《雲谷雜記·二洪崖先生》。

相招

邀請。 唐  岑參 《雪後與群公過慈恩寺》詩:“乘興忽相招,僧房暮與朝。”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轉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

宴勞

設宴慰勞。 唐  司空圖 《紀恩門王公宣城遺事》:“四月,兇渠復大入,而都紀 王涓 亦自 採石 赴援,公宴勞加禮。”《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六月, 虔釗 等至 成都 , 知祥 宴勞之, 虔釗 奉觴起為壽。”《清史稿·肅武親王豪格傳》:“五年二月,師還,上御 太和殿 宴勞。”

瓊液

(1).道教所謂的玉液。服之長生。 唐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嗽之以瓊液,餌之以金砂。” 唐  於鵠 《山中訪道者》詩:“願示不死方,何山有瓊液?”

(2).指美酒。 唐  溫庭筠 《蘭塘詞》:“東溝繘繘勞迴首,欲寄一杯瓊液酒。” 元  王沂 《次吳彥暉望月寄張孟功韻》:“蠙珠看欲濕,瓊液飲還醺。” 清  汪懋麟 《綺羅香·七夕前一日愛園夜集》詞:“劈鮮新、菱角雞頭,抵多少、霞觴瓊液。”

(3).指其他嘉美液汁。 晉  郭璞 《蜜蜂賦》:“吮瓊液於懸峯,吸赮津於晨景。” 唐  白居易 《與沉楊二舍人閣老同食敕賜櫻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韻》:“瓊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勻。”

獻酬

亦作“獻醻”。 1.謂飲酒時主客互相敬酒。《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鄭玄 箋:“始主人酌賓為獻,賓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飲酌賓曰醻。”《史記·孔子世家》:“獻酬之禮畢, 齊 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 唐 朱灣 《奉使設宴戲擲籠籌》詩:“獻酬君有禮,賞罰我無私。” 清 孫枝蔚 《中秋夜與同幕者把杯》詩:“但恨坐一室,無人互獻酬。”

(2).泛指斟飲。 宋 陸游 《龜堂獨酌》詩之二:“一榼蘭溪自獻酬,徂年不肯為人留。”

(3).酬答;應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 宋 秦觀 《次韻劉遜父以寧齋詩二軸作以還之》:“明珠白璧堪投報,細草幽花入獻酬。” 清 尤侗 《病約三章》:“僕病未能,獻酬筆墨,東塗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強塞白。”

相饒

(1).饒恕;寬容。 前蜀  牛嶠 《楊柳枝》詞之三:“橋北橋南千萬條,恨伊 張緒 不相饒。” 宋  朱熹 《春雪用韓昌黎韻同彭應之作》:“ 東皇 應好事,避舍亦相饒。”《再生緣》第七回:“小二魂飛雙膝跪,公子大叫乞相饒。”

(2).好言寬慰。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怪異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圖?此相饒耳。”

金佩

見“ 金佩 ”。

亦作“ 金珮 ”。襟帶上飾金的佩物。 元  方回 《七月十□有感》詩:“借服初金佩,峩冠尚黑頭。”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風弄竹聲,只道金珮響。”

玉簫

(1).玉制的簫或簫的美稱。《晉書·呂纂載記》:“ 即序胡  安據 盜發 張駿 墓,見 駿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 宋  齊愈 《八寶妝》詞:“惆悵夜久星繁,碧雲望斷,玉簫聲在何處?”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又詠梅》詞:“玉簫吹夢,金釵劃影,悔不同擕。”

(2).人名。傳說 唐  韋皋 未仕時,寓 江夏  姜使君 門館,與侍婢 玉簫 有情,約為夫婦。 韋 歸省,愆期不至, 簫 絕食而卒。後 玉簫 轉世,終為 韋 侍妾。事見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三。後多借指姬妾。 宋  史達祖 《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詞:“身是客,愁為鄉。算 玉簫 猶逢 韋郎 。” 清  秋瑾 《翠樓怨·題王澤寰亡姬吳氏遺像》詞:“但恐 玉簫 難再,愁煞 韋皋 。”

真游

謂作道教勝地或道觀之游。 宋  王安石 《登小茅峰》詩:“物外真游來幾席,人間榮願付苓通。”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俾再通於禁籍,尚糜素廩,仍躡真游為幸。”

樂地

快樂的境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平子 、 胡毋彥國 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樂廣 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唐  司空圖 《長安贈王注》詩:“樂地留高趣,權門讓後生。”

世俗

(1) 世間一般的習俗

世俗之見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許他們在去教堂來回的路上談論世俗的事情

風波

(1) 風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運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變遷

世路風波

惹出風波

(2) 亂子;糾紛

風波迭起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煩囂

亦作“ 煩嚻 ”。喧擾;嘈雜。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宋 曾鞏 《擬峴台記》:“因而為臺,以脫埃氛,絶煩囂。” 明 唐寅 《題畫》詩:“沿溪結屋上居幽,煩嚻不到林木稠。” 王西彥 《鄉下朋友》:“自己一直深陷在都市生活煩囂苦重的泥淖里。”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浩蕩

形容水勢洶湧壯闊

青冥浩蕩。——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浩蕩的長江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中峙

屹立其中。 漢  張衡 《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 晉  郭璞 《崑崙丘》:“西老之宇,嵥然中峙,號曰天柱。” 宋  秦觀 《浮山堰賦》:“袤九里以中峙兮,截萬派之奔茫。”

蕭灑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紫霞

紫色雲霞。道家謂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選·陸機<前緩聲歌>》:“獻酬既已周,輕舉乘紫霞。” 劉良 註:“眾仙會畢,乘霞而去。”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舉凌紫霞。” 明  張鳳翼 《灌園記·君後自責》:“誰知道絜帶咱,享榮華,似拔宅飛昇凌紫霞。”

淡泊

(1) 對於名利淡漠,不看重

實淡泊而寡慾兮。——曹植《蟬賦》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 家道清貧

家私產業,仍是祖宗流傳的,甚是淡泊。——《檮杌閒評—明珠緣》

駒影

日影。 元  袁桷 《三月十二日花下小飲》詩:“殿廬龍光動,瑣窗駒影催。”亦指光陰。 清  倪濂 《客中除夕次結蒼韻》:“駒影難留住,驚看歲又更。”

軒裳

(1).猶車服。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2).指官位爵祿。 唐 元結 《忝官引》:“而可愛軒裳,其心又乾進。”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追憶悔尤,濫軒裳之非據;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歸。”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琴書筆硯為功課,軒裳倘來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稱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台》詞:“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五:“ 堯 時石戶農,肯易軒裳苦。”

(4).用為對人的敬稱。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早攜書劍將行馬,忽枉軒裳特執裾。”

標籤:蓬萊閣

詩詞推薦

和穎叔蓬萊閣原文_和穎叔蓬萊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