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佐(汝學)的《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
全文:
水落初冬晚稻收,杖藜徐步望平疇。
村童掛笠閒招鴨,牧豎謳歌散放牛。
鄉約盡扳紅日待,隱窩無奈白雲留。
寄書轉託王承事,早晚詩傳杜若洲。
參考注釋
村童
(1).鄉村兒童。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漁浦潭》詩:“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時一望。” 唐 王維 《宿鄭州》詩:“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水滸傳》第五回:“溪邊釣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犢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王荊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余以為首句是乞兒向陽,次句是村童逃學。”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因為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輕人。《水滸傳》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滌器之 相如 ;醜婦當壚,不是當時之 卓氏 。”
牧豎
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辭·天問》:“ 有扈 牧豎,云何而逢?”《漢書·劉向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數年之間,外被 項籍 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宋 陸游 《識愧》詩:“幾年羸疾臥家山,牧竪樵夫日往還。”《明史·劉基傳》:“初, 太祖 以 韓林兒 稱 宋 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 基 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 啟 討滅了 有扈氏 後,就罰他們作‘牧豎’(牧奴)。”
謳歌
1.亦作"謳歌"。 2.歌唱。 3.歌頌。 4.頌歌。放牛
(1).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史記·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陰,以示不復輸積。”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我們還在‘放牛於 桃林 之野’哩!嚇,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飯了。”參見“ 放牛歸馬 ”。
(2).牧牛。《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幾錢銀子。”
王佐(汝學)名句,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