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

作者:王佐(汝學) 朝代:明代

原文

水落初冬晚稻收,杖藜徐步望平疇。

村童掛笠閒招鴨,牧豎謳歌散放牛。

鄉約盡扳紅日待,隱窩無奈白雲留。

寄書轉託王承事,早晚詩傳杜若洲。

詩詞問答

問:《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佐(汝學)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時約隱者不至

參考注釋

水落

(1).水位下降。《爾雅·釋詁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註:“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瀨》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軾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初冬

入冬的頭一個月,即陰曆十月

晚稻

插秧期較晚或成熟期較晚的稻子

十月熟者謂之晚稻。——宋· 沈括《夢溪筆談》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徐步

以緩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平疇

平坦的田野

村童

(1).鄉村兒童。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漁浦潭》詩:“櫂歌發中流,鳴鞞響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時一望。” 唐 王維 《宿鄭州》詩:“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水滸傳》第五回:“溪邊釣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犢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王荊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余以為首句是乞兒向陽,次句是村童逃學。”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因為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輕人。《水滸傳》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滌器之 相如 ;醜婦當壚,不是當時之 卓氏 。”

牧豎

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辭·天問》:“ 有扈 牧豎,云何而逢?”《漢書·劉向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數年之間,外被 項籍 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宋 陸游 《識愧》詩:“幾年羸疾臥家山,牧竪樵夫日往還。”《明史·劉基傳》:“初, 太祖 以 韓林兒 稱 宋 後,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 基 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 啟 討滅了 有扈氏 後,就罰他們作‘牧豎’(牧奴)。”

謳歌

1.亦作"謳歌"。 2.歌唱。 3.歌頌。 4.頌歌。

散放

(1).發放。《清會典事例·戶部·賑饑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縣 河 水漫淹,當經降旨先行撫恤,賞給一月口糧,加恩給賑兩箇月,七分次貧並六分極貧民,加恩給賑一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資口食。”

(2).謂在野外放牧。《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浠水望城鄉的生產規劃》:“養牛,要逐步改變過去常年散放習慣。”

放誕不羈。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外形足恭,容虔言恪,而神疏心慢,中懷散放,受任不憂,居局不治,蓋難分之五也。”

鄉約

(1).猶言鄉規民約。適用於本鄉本地的規約。《宋史·呂大防傳》:“﹝ 呂氏 ﹞嘗為《鄉約》曰:‘凡同約者,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詞林·鄉紳異法》:“﹝ 羅一峯 ﹞未幾復官,請告裡居,立鄉約以整頓風俗,其法甚嚴,莫敢不遵。”《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王玉輝 ﹞要纂三部書嘉惠來學。 余大先生 道:‘是那三部?’ 王玉輝 道:‘一部禮書,一部字書,一部鄉約書。’”

(2). 明 清 時鄉中小吏。由縣官任命,負責傳達政令,調解糾紛。《儒林外史》第六回:“族長 嚴振生 ,乃城中十二都的鄉約。”《老殘遊記》第十五回:“﹝ 魏老兒 ﹞連忙跑來看時,卻好鄉約、里正俱已到齊。” 沙汀 《丁跛公》:“ 丁跛公 是 穆家溝 的鄉約。”

紅日

太陽。因其放射出紅色光輝,故稱。 唐 王建 《宮詞》之一:“ 蓬萊 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詞:“紅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獸。” 宋 晁補之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 大江 東注。”

無奈

(1) 沒有別的辦法

無奈反對意見太多,只得取消會議

(2) 表示“惋惜”的轉折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寄書

傳遞書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賦》:“親友離絶,妻孥流轉; 玉關 寄書, 章臺 留釧。”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二:“寄書何時到, 江 漢 春茫茫。”《水滸傳》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殺了 閻婆惜 ,每每寄書來與我,千萬教我去寨里住幾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忽有客自 東粵 來,寄 陶生 函信。發之,則囑姊歸焉。考其寄書之日,即妻死之日。”

轉託

把別人托給自己的事情再托給另外的人

他讓我辦的事,我已轉託老張了

承事

治事;受事。《左傳·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國語·魯語下》:“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漢書·韋玄成傳》:“立廟京師之居,躬親承事,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助祭。”《南史·顧琛傳》:“ 琛 不能承事 劉湛 ,故尋見斥外。”

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練氣功

(2) 時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這早晚多半已經到家了

(3) 〈方〉∶泛指將來某個時候

你早晚進城來,到我們這裡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詩傳

(1).《詩經》的註解。《漢書·楚元王劉交傳》:“ 元王 好《詩》,諸子皆讀《詩》, 申公 始為《詩》傳,號《魯詩》。 元王 亦次之《詩》傳,號曰《元王詩》,世或有之。” 顏師古 註:“凡言傳者,謂為之解説,若今《詩》《毛氏傳》也。”

(2).《詩經》的注本。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板經書紀略》:“《詩傳》六本,六百三十五葉。”

(3).指《詩經》和《春秋三傳》。《北史·儒林傳上·劉獻之》:“少而孤貧,雅好《詩》《傳》。”

(4).詩的總集。 清 王昶 有《湖海詩傳》四十六卷。

杜若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夏日開白花。果實藍黑色。《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憂》詩:“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龔自珍 《此游》詩:“悠揚聞杜若,髣彿邀蛾眉。”

詩詞推薦

  •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唐代〕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解舟棠陰砦

    楊萬里宋代〕湖盡有殘渺,情知無慱瀾。縱眺猶杳空,至竟濟者安。回思遇險時,分晷過亦難。亦豈有奇畫,死生聽之天。安知
  • 張翰惠書告窘

    朱翌宋代〕伯龍營什一,撫掌鬼在側。燕公鑄橫財,地下萬爐執。貧富有物司,得失難智索。我今竟日餐,或待門生設。圾園
  • 遵大路

    佚名先秦〕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
  • 小重山

    晁端禮宋代〕朱戶深深小洞房。曲屏龜甲樣,畫瀟湘。紗輕藍嫩鏤牙床。人如玉,一見已心涼。午枕夢悠揚。流鶯聲喚覺,日猶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秋高亭

    趙必願宋代〕秋空何太高,秋風何太清。秋露何太皎,秋月可太明。秋山有素期,秋水莫間盟。力此久病身,試上高高亭。上欲
  •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

    薛業唐代〕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發路傍枝。年年為客不到舍,舊國存亡那得知。胡塵一起亂天下,何處春風無別離。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南華洞

    呂願中宋代〕亂崖深峭水淙幽,六夏來游儼似秋。安得蘧蘧一覺夢,倚岩栩栩訪莊周。
  • 夜間鍾惜其不響

    晁說之宋代〕宋都為客喜還驚,無數霜天歸雁橫。夜半鐘聲何太啞,由來石霣五無聲。
  •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松老皮皴,竹癯節棱。發白遠山雪,心明長夜燈。回機歷歷,隨用騰騰。因緣妙觸初無礙,個是玲瓏岩下僧。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田參將

    沈鍊明代〕中原持節士,誰不識田郎。啟口嗔權貴,捫心議廟堂。復官新破例,出塞舊開疆。志吞三峽水,氣逼九秋霜。五星
  • 詩一首

    陳堯叟宋代〕一榻琴書雙門寺,片心泉石兩林山。江樓把酒雲供望,秋院支筇鶴對閒。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晚望

    戴叔倫唐代〕山氣碧氤氳,深林帶夕曛。人歸孤嶂晚,犬吠隔溪雲。杉竹何年種,煙塵此地分。桃源寧異此,猶恐世間聞。
  • 黃藤山下聞猿

    韋莊唐代〕黃藤山下駐歸程,一夜號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斷腸何必待三聲。穿雲宿處人難見,望月啼時兔正明。好笑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東採訪使

    儲光羲唐代〕天卿小冢宰,道大名亦大。醜正在權臣,建旟千里外。楚山俯江漢,汴水連譙沛。兩持方伯珪,再轉諸侯蓋。恬淡
  • 縣圃十絕和朱待制

    薛抗宋代〕五斗雖甚微,偃鼠飲滿腹,大書歸來賦,有味數過讀。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
  • 悼室人詩

    江淹南北朝〕適見葉蕭條。已復花庵郁。帳里春風盪。檐前還燕拂。垂涕視去景。摧心向徂物。今悲輒流涕。昔歡常飄忽。幽情
  • 上墩下屋廖祖祠維新樓

    廖厚初清代〕維德經天,戶誦家弦,吾人盍向聖賢去?新春掠地,桃紅柳綠,我輩須栽富貴來。
  • 西直門外作·其二

    乾隆清代〕二麥芃芃禾黍茁,較量農景勝常年。寧無慶慰寧無慮,謙鞏惟殷勵惕乾。
  • 久雨不解次韻·其三

    李正民宋代〕春事寒應晚,旅人閒轉愁。空階宵更滴,遠靄曉難收。嗜好藏龜殼,行年問虎頭。孫郎多智策,箭重卻回舟。
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原文_乾采莊書事(時約隱者不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