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一原文
萬室喁喁望已深,臨流不敢重分襟。
閭閻早覺春風到,岩谷遙思晝日臨。
制御古非無至策,愛調人自有良心。
笑言已得公才敏,側耳風前聽好音。
詩詞問答
問: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喁喁
(1) 同“喁”
(2) 仰望期待
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分襟
猶離別,分袂。 唐 王勃 《春夜桑泉別王少府序》:“他鄉握手,自傷關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 元 薩都剌 《別高照庵》詩:“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 明 無名氏 《玉環記·范張別皋》:“人生聚散如蓬轉,莫為分襟苦掛牽。”《花月痕》第五十回:“這二人與 荷生 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箇説不了別後心事。”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岩谷
亦作“嵒谷”。猶山谷。《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土鬱之發,巖谷震驚。”《南齊書·杜京產傳》:“謂宜釋巾幽谷,結組登朝,則嵒谷含懽,薜蘿起抃矣。” 唐 張喬 《題玄哲禪師影堂》詩:“巖谷藏虛塔,江湖散學人。” 清 吳偉業 《贈王鑑明五十》詩:“桓榮抱詩書,拾梠逃巖谷。” 謝覺哉 《訪廣西的筆記三則》:“ 龍勝 完全是山區,入境,車即行岩谷中。”
遙思
(1).思念處在遠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楚辭·遠遊》:“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而乖懷。” 漢 蔡邕 《述行賦》:“並日夜而遙思兮,宵不寐以極晨。”
(2).指對處在遠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的思念。 晉 潘岳 《西征賦》:“俾萬乘之盛尊,降遙思於征役。”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一:“而在晚上,我看見的則是藉以寄託著我的遙思的,幾顆遠遠的隱沒無常的星星。”
晝日
白天
晝日則見鬼。——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制御
控制,防備。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居其上者制御小人,切不可失其機,乃賈害之速也。”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三折:“人主制御梟將之術,如養鷹一般,飢則附人,飽則颺去。”《明史·外國傳三·日本》:“但海寇出沒無常,兩地官弁不能通攝,制御為難。”
統治,控制。《史記·秦始皇本紀》:“凡所為貴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御海內矣。” 宋 蘇洵 《御將》:“人君當觀其才之大小而為之制御之術,以稱其志。”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已而教皇以其權力,制御全 歐 ,使列國靡然受圈。”
至策
最好的計策;上策。《漢書·成帝紀》:“常侍 閎 ( 王閎 )前為大司農中丞,數奏 昌陵 不可成,侍中衛尉 長 ( 淳于長 )數白宜早止……公卿議者皆合 長 計。﹝ 長 ﹞首建至策, 閎 典主省大費,民以康寧。”
調人
(1). 周 官名。負責調解民眾之間的爭端。《周禮·地官·調人》:“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鄭玄 註:“難,相與為仇讎。諧猶調也。” 孫詒讓 正義:“古者不禁報讎,而有調和之令,此官主司察而治之。”
(2).稱調解糾紛的人。 清 黃宗羲 《<庚戌集>自序》:“ 有明 一代之文,論之者有二:以謂其初沿 宋 元 之餘習,北地一變而始復於古;以謂 明 文盛於前,自北地至 王 李 而法始亡。其有為之調人者,則以為兩派不妨並存。” 老舍 《茶館》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麵……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
(3).調弄人,戲弄人。 唐 張鷟 《遊仙窟》:“夢中疑是實,覺後忽非真。誠知腸欲斷,窮鬼故調人。”
良心
(1) 個人內心的是非感;對自己行為、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同時具有一種做好人好事的責任感,常被認為能引起對於做壞事的內疚和悔恨
(2) 對道德行為主要原則的先天知識
笑言
(1).謂又說又笑;邊說邊笑。《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唐 韓愈 《自袁州還京行次安陸先寄隨州周員外》詩:“行行指 漢 東,暫喜笑言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珙》:“ 珙 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無應者,笑言自若。”
(2).笑話。《太平廣記》卷一 * 引 隋 侯白 《啟顏錄》:“ 秦 優旃 善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與言語。 宋 曾鞏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君氣仁色溫,寡笑言。”
公才
謂可與三公相當的才能。《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又名之曰:‘ 孫 ( 孫禮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盧 ( 盧毓 )清警明理,百練不消,皆公才也。’” 唐 劉長卿 《哭陳歙州》詩:“儒行公才竟何在,獨憐棠樹一枝存。”參見“ 公才公望 ”。
側耳
認真傾聽的樣子
側耳而聽
好音
(1).悅耳的聲音。《詩·魯頌·泮水》:“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漢 禰衡 《鸚鵡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詩:“惟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2).也特指樂聲。 清 李漁 《風箏誤·囑鷂》:“新詩為我逗琴心,更仗新詩索好音。”
(3).猶言好訊息。《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子其超矣,實慰我心。發言為詩,俟望好音。” 唐 杜牧 《為人題贈》詩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當重謝。” 葉聖陶 《城中·前途》:“不勝盼禱,跂望好音。”
喜愛音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請奏瑟。” 漢 馬融 《長笛賦》序:“ 融 既博覽典雅,精核數術,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