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翟汝文的《北固山》
全文:
山形郁長虬,掉尾趨平川。
回峰聳贔屓,廣殿凌雲巔。
登臨望八極,天蓋垂空元。
鴻濛一氣亂,鬼物半塗顛。
天風河漢響,戶牖斗柄懸。
黃圖昔散漫,赤伏竟沮遷。
淒涼霸氣歇,徙倚平台騫。
山川宛如昔,獨為騷人妍。
江聲戰九地,幽憤為誰湔。
晴雷殷列缺,電火搜蜿蜒。
矞皇故代物,猛熾隨飛煙。
僧繇六花佛,生面行差肩。
銖衣類帝網,肉髻浮青蓮。
巍峨開元帝,玉座猶高懸。
奮迅陸子畫,青■戲芝田。
蕭梁遺巨鑊,仿佛像奸鐫。
贊皇藝兩柏,郁屈蛟龍纏。
空焚盪灰劫,涕視悲人天。
鏗鏗斧斤初,千柱欻修椽。
蒼頭封草樹,佳氣封雲泉。
孤標危塔涌,迥佛層陰堅。
溟翻塔影倒,天轉磨蟻旋。
咨嗟一彈指,悲悟三生緣。
有生甚脆弱,膏火消煩煎。
喟彼昔夸奪,修羅搆戈鋋。
吾將聲洪鐘,須彌叫金仙。
參考注釋
九地
(1).指各種隱秘難測的地形。《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梅堯臣 註:“九地,言深不可知。” 郭化若 註:“九地,各種地形,也含有極其深秘的意思在內……九,泛指多數。”
(2).指地的最深處。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九地之下,如有天兮。” 宋 文天祥 《呈小村》詩:“雷潛九地聲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3).猶九泉。指地下。《晉書·胡奮傳》:“ 奮 唯有一子,為 南陽王 友,早亡。及聞女為貴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清 湯右曾 《荊州》詩:“ 龍陂橋 外坡陀血,誰洗忠臣九地魂。”
(4).用兵的九種地勢。 唐 司空圖 《王公河中生祠碑》:“於兵法之中,亦葉道家之理。雖戰同九地,或於危地爭先。” 元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三折:“作戰先將九地量,決戰須將五間防。” 清 顧炎武 《井陘》:“頗憶三分國,曾觀九地形。”
(5).指根據地質、地形而分的九種土地。 漢 揚雄 《太玄·太玄數》:“九地:一為沙泥,二為澤池,三為沚崖,四為下田,五為中田,六為上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
(6).猶言遍地,大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胡云翼 註:“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 明 劉基 《題李太白觀瀑圖》詩:“遙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大聲回九地,浮光散虛空。”
(7).陰陽家謂歷數有九地之數。參見“ 九天 ”。
(8).佛教語。謂眾生輪迴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等是人也,背轍失路,蹭蹬長往,而永沒九地,可不悲乎!”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和尚於是與夫人説三界九地人所生之處,壽命無限等事。”
幽憤
隱藏在內心裡的怨憤
翟汝文名句,北固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