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姚月華的《怨詩效徐淑體》
全文:
妾生兮不辰,盛年兮逢屯。
寒暑兮心結,夙夜兮眉顰。
循環兮不息,如彼兮車輪。
車輪兮可歇,妾心兮焉伸。
雜沓兮無緒,如彼兮絲棼。
絲棼兮可理,妾心兮焉分。
空閨兮岑寂,妝閣兮生塵。
萱草兮徒樹,茲憂兮豈泯。
幸逢兮君子,許結兮殷勤。
分香兮剪髮,贈玉兮共珍。
指天兮結誓,願為兮一身。
所遭兮多舛,玉體兮難親。
損餐兮減寢,帶緩兮羅裙。
菱鑒兮慵啟,博爐兮焉熏。
整襪兮欲舉,塞路兮荊榛。
逢人兮欲語,鞈匝兮頑嚚。
煩冤兮憑胸,何時兮可論。
願君兮見察,妾死兮何瞋。
參考注釋
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古者 楊 墨 塞路, 孟子 辭而闢之,廓如也。” 三國 魏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罾繳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崩榛塞路,崢嶸古馗。”《敦煌變文集·破魔變文》:“仙娥從後,持寶蓋以後隨;織女引前,扇香風而塞路。”
(1).邊塞的道路。 宋 陸游 《秋晚思梁益舊遊》詩:“滄波極目江鄉恨,衰草連天塞路愁。” 明 楊巍 《蕭關北作》詩:“塞路山難斷,胡天雲不開。”
(2).見“ 塞蘆 ”。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姚月華名句,怨詩效徐淑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