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次樊城二首·其二原文
樊口隔銅鞮,江樓烏夜啼。
行人渡江去,回首峴山西。
詩詞問答
問:渡漢江次樊城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渡漢江次樊城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渡漢江次樊城二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齊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樊口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後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寫像》:“ 樊 口停, 蠻 腰罷,準備同心,怎離鞍馬,收拾了按板紅牙,彈箏銀甲。”參見“ 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縣 西北。因當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詩:“ 江 從 樊口 轉,山自 武昌 連。”
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築 銅鞮宮 於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後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諸 銅鞮 。” 杜預 註:“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 楊伯峻 註:“據《嘉慶一統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 杜預 註:“ 銅鞮 , 晉 離宮。” 楊伯峻 註:“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 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雲……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參見“ 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複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烏夜啼
(1).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名。《舊唐書·音樂志二》:“《烏夜啼》, 宋 臨川王 義慶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義康 於 豫章 。 義慶 時為 江州 ,至鎮,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傳歌似非 義慶 本旨。”又為琴曲名,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
(2).琴曲名,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樂府詩集·琴曲歌辭四·烏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說》:“《烏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君彈《烏夜啼》,我傳樂府解古題。良人在獄妻在閨,官家欲赦烏報妻。”後世所見《烏夜啼》,內容多為男女戀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為唱當時《烏夜啼》,青衫淚滿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後主 李煜 用為詞牌名。 宋 人 歐陽修 、 趙令畤 等多用之。見《詞譜》卷六。
(4).曲牌名。屬南呂宮,南北曲均有,北曲較多用,字數與詞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鶴鳴》曲牌之後。南曲字數與有的詞牌如別名為《聖無憂》的詞牌前半段相同,作為引子。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山西
中國華北地區的省,簡稱“晉”。舊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2530萬,省會太原。全省處於黃土高原上,煤炭儲量占全國的1/3,鋁、銅等亦豐。採煤,采銅、鋁、鋼鐵,電力為該省工業的支柱。晉南為商品糧產區,鐵路交通發達,總長有2千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