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新月·其三》
全文:
朦朧煙樹夜齋清,藉助遙村雙杵鳴。
會得前秋詩境界,太虛何物惹閒情。
參考注釋
會得
(1).猶言能理會,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驛》詩之二:“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清 李漁 《比目魚·改生》:“我們這一班兄弟,學了箇把月戲文,還不曾會得一兩本。” 魯迅 《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這也不能謂之失真,因為觀者既經會得了內容,便是有了藝術上的真。”
(2).能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晚婆﹞也會得使人喜,也會得使人愁。”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我想,倘沒有十月革命,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們見面,也未必會得出現的。”
前秋
去年秋天。 唐 薛能 《漢廟祈雨回陽春亭有懷》詩:“池中水是前秋水,陌上風驚自古塵。” 唐 張喬 《游邊感懷》詩之二:“夜來因得思鄉夢,重讀前秋轉海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八六:“阿娘重見話遺徽,病骨前秋盼我歸。”
境界
(1) 邊界,疆界
(2)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呈現出的情況
思想境界高
(3) 處境
境界危惡。——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
太虛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乾隆名句,新月·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