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蜀公謝寄酒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答蜀公謝寄酒原文

彼酒孰為之,湛然若天成。

為之非草草,纖悉中度程。

其香匹幽蘭,色不減瓊英。

采采白菊花,亦酌潭水清。

潭水取之源,擇菊廢枝莖。

我將饗明神,乃獨以其精。

千里馳寄公,非將解公酲。

祝公百年壽,多益不為盈。

想公初飲時,瑩徹顏微赬。

幽吟倚岩石,緩步睨層城。

爰聞在陰鶴,載嘆出谷鶯。

我聞至人心,萬物莫足攖。

存亡漫憂喜,泛然若無情。

此理公得之,奚藉醪醴並。

詩詞問答

問:答蜀公謝寄酒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答蜀公謝寄酒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湛然

(1).清澈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寺左右雜樹疎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顏貌紅澤,雙瞳湛然。” 明 謝讜 《四喜記·久旱祈神》:“白檀焚獻,怪舉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禮記·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 湛然不動,了無恐色。”《雲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嬰兒居胎中,湛然不動。”

(3).淡泊。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序:“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唐 韓偓 《地爐》詩:“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亦指清靜。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註:“湛、恬皆靜。” 宋 蘇軾 《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然後從容登輿去。神志湛然,如未飲者。”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但現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天成

(1).謂合於自然。《莊子·寓言》:“ 顏成子游 謂 東郭子綦 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七年而天成。’” 郭象 註:“無所復為。” 成玄英 疏:“合自然成。”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 唐 韓愈 《上襄陽於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天成隘阻設雄關,九塞古稱茲獨壯。”

草草

馬虎;簡陋從事;不細緻或不全面;慌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就往東站趕

纖悉

細緻而詳盡

度程

格式,標準。《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 鄭玄 註:“度,謂制大小也;程,謂器所容也。” 孔穎達 疏:“按度程者,謂於按此器舊來制度大小及容受程限多少。”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弊在簡陋,不中度程。” 金 王若虛 《送呂鵬舉赴試序》:“斂而節之,無乏作者之氣象;肆而馳之,無失有司之度程。”

幽蘭

(1).蘭花。《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前蜀 韋莊 《上春詞》:“幽蘭報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飛迴。” 陳毅 《冬夜雜詠·幽蘭》:“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2).古琴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援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曹風》以 * 比色, 楚 謡以《幽蘭》儷曲。” 唐 白居易 《聽幽蘭》詩:“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慇懃更弄看。”

不減

不次於,不少於

其英雄本色不減當年

瓊英

(1).似玉的美石。《詩·齊風·著》:“尚之以瓊英乎而。” 毛 傳:“瓊英,美石似玉者。”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楯類騰蛇,槢似瓊英。” 唐 李商隱 《一片》詩:“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清 譚嗣同 《菊花石瑤華硯銘》:“投我以瓊英,以丹以黃,以莫不平。”

(2).喻美麗的花。 唐 柳宗元 《新植海石榴》詩:“糞壤擢珠樹,莓苔插瓊英。” 宋 周邦彥 《水龍吟·梨花》詞:“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元 無名氏 《一枝花·惜春》曲:“春陰低畫閣,梅瓣瓊英落。” 明 袁華 《花游曲》:“木蘭載春石湖裡,手弄瓊英掬秋水。”

(3).喻雪花。 唐 裴夷直 《和周侍御洛城雪》:“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虞令公早慧》:“﹝ 虞令公 ﹞賦《雪花詩》云:‘瓊英與玉蕊,片片落階墀。’”

(4).比喻美女。 清 李漁 《慎鸞交·棄舊》:“不向 巫山 頂上行,那知人世有瓊英。”

(5).比喻美妙的詩文。 唐 孟郊 《同從叔簡酬盧殷少府》詩:“羞將片石文,鬭此雙瓊英。” 宋 蘇軾 《南歌子·送行甫赴餘姚》詞:“且將新句琢瓊英。我是世間閒客,此閒行。” 明 海瑞 《晚霽謁張水南翰讀歸復簡此》詩:“臨風漫省瑤華遺,欲報瓊英愧不如。”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形有柄,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由於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種,顏色、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有的品種可入藥

潭水

即水潭

下有二潭水。——宋· 沈括《夢溪筆談》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寄公

古指失國後寄居別國的諸侯。後亦泛稱失位而流亡者。《儀禮·喪服》:“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禮記·喪大記》:“君拜寄公國賓於位。”《晉書·禮志中》:“曩者 王司徒 失守播越,自稱寄公。”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瑩徹

見“ 瑩澈 ”。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層城

(1).古代神話中 崑崙山 上的高城。《文選·張衡〈思玄賦〉》:“登 閬風 之層城兮,搆不死而為牀。” 李善 註:“《淮南子》曰:‘ 崑崙 虛有三山, 閬風 、 桐版 、 玄圃 ,層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 崑崙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是為太帝之居。”

(2).泛指仙鄉。 宋 蘇軾 《仙都山鹿》詩:“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3).指京師;王宮。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朝游游層城,夕息旋直廬。”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六:“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層城臨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楊雲鵬 《登濮州北城》詩:“層城高絶一攀躋,歲杪臨風客思淒。” 清 張文光 《登汴城角樓》詩:“落日下層城,蒼然遠樹平。” 龔騫 《九秋詩·秋水》:“綺閣層城秋夜長,明朝問訊湖邊路。”

(5).指高山之巔。 宋 文同 《盤雲塢》詩:“幾曲上層城,盤盤次文石。”

出谷鶯

從幽谷飛出的鳥。亦喻指升遷之人。 唐 李白 《荊門浮舟望蜀江》詩:“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宋 王禹偁 《酬太常晁丞見寄》詩:“當年布素定交情,恨不同為出谷鶯。猶作三丞君最屈,徧尋兩制我知榮。”參見“ 出谷 ”。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存亡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滅亡

關係生死存亡的戰爭

憂喜

優愁與歡喜。《史記·淮陰侯列傳》:“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得失以道》:“何必與夫時俗之人同得失憂喜而動乎心?”《水滸傳》第三五回:“ 宋江 聽罷,納頭便拜太公,憂喜相伴。”

泛然

亦作“泛然”。1.漂浮貌;浮動貌。 戰國 楚 宋玉 《小言賦》:“析飛糠以為輿,剖粃糟以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堯臣 《鴨雛》詩:“泛然去中流,雞呼心悹悹。” 宋 陸游 《漢宮春·張園賞海棠作》詞:“虛舟汎然不繫,萬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一:“僕為學不敏於人,聞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與世浮沉。” 清 吳敏樹 《說釣》:“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隨便,漫不經心貌。《莊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爾自得,不競不營,無榮無辱。” 唐 李頎 《贈蘇明府》詩:“汎然無所繫,心與孤雲同。”《新唐書·隱逸傳序》:“其於爵祿也,汎然受,悠然辭。”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且送 楊 姓人,故用 子云 為切題,豈應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古人無泛然飲酒者,率皆祭畢而後飲。”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思顏》:“﹝ 戴思顏 ﹞有詩名,氣宇盤礴,每有過人,遂得名家,豈泛然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一》:“夫世豈有不識字而能書者?抑 昌黎 之所謂識字,非世人之泛然記憶已也。” 清 陳確 《瞽言四·與劉伯繩書》:“夫其異同之甚與泛然酬應者可去。”

(4).廣泛,普遍貌。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後世所不可不載之事,汎然欲備,則不勝其史矣。” 宋 葉適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備載而無遺,則泛然而無統。”

(5).空泛;浮淺,不深入。 明 王廷相 《與薛君采書》:“近世學者之弊有二:一則徒為泛然講説,一則務為虛靜以守其心,皆不於實踐處用功,人事上體驗。”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十》:“唯‘發’非汎然之詞,然後所發之己,非私慾私意。”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醪醴

(1).醪酒,甜酒。《莊子·盜跖》:“今富人耳營鐘鼓筦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沃酹醪醴,撞金伐革。” 宋 張耒 《春雪》詩之二:“田桑既有裕,醪醴亦餘溢。”《明史·張居正傳》:“兩宮亦各遣大璫 李綺 、 李用 宣諭,賜八寶金釘川扇、御膳、餅果、醪醴。”

(2).中藥劑型之一。即藥酒。《素問·湯液醪醴論》:“ 黃帝 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 張介賓 註:“湯液醪醴,皆酒之屬。”

詩詞推薦

答蜀公謝寄酒原文_答蜀公謝寄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