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之人汝莫嘆,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乾隆哀伊犁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哀伊犁》

全文:
我哀伊犁之人久迍邅,去歲底定將謂自此永息肩。
而胡么么密計復煽亂,伊犁之人亦相附和為叛奸。
後旋知悔過,欲擒賊渠贖罪誠可憐。
乃以眾志不齊相觀望,逆賊鋌而走險攻中堅。
十餘鄂拓逡巡各退遁反致劫擄,父不保子夫不保妻遭流連。
加以爭相奪攘為矯虔,強者食弱壯者食幼互暴殘。
馬牛羊食以盡,野無黃獨室無秈,疾疫出痘亡者白沙捐。
伊犁河流為之赤,竟有血人於牙以冀旦夕延。
王師重入,匍匐歸者軍門環。
伊犁之人汝莫嘆,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棼棼泯泯忘大義,民無二日汝獨有二天。
於古有雲既來之則安之,余亦焉能屏棄旃。
為之禁盜劫,為之勖耕田。
逆賊既除,自今以後汝得高枕眠。
休養生息延數年,或得元氣復以全。
如此而已,寧須竭內,地力萬里惠窮邊。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自作孽

自己造成的罪惡與災禍。《書·太甲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孫丑上》引此文,“逭”作“活”。後遂用為自作自受之意。 唐 盧仝 《月蝕詩》:“嗚呼,人養虎,被虎齧。天媚蟇,被蟇瞎。乃知恩非類,一一自作孽。”《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在那等傷天害理的,一納頭的作了去,便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乾隆名句,哀伊犁名句

詩詞推薦

伊犁之人汝莫嘆,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