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耳鳴原文

一陽初獨嘯,兩耳遂雙鳴。

寒谷疏鍾遠,霜空眾籟清。

千鈴行險倦,萬鼓戰酣聲。

瀑落山頭峻,濤翻海面平。

風檣開大浪,曉角動嚴城。

隴首悲涼意,蘇門曠逸情。

鳳簫雲外過,龍笛月中橫。

細轉繅車急,微遙扤櫓輕。

衰殘傷老態,馳徇厭時榮。

處世希蒙叟,觀身愧淨名。

神明思內守,豪盪悔平生。

素問方家本,巢源導引精。

早年曾有客,奇術可還嬰。

何日開金鼎,靈丹見八瓊。

詩詞問答

問:耳鳴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耳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耳鳴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張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方平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獨嘯

獨自吟嘨。古代高人逸士多有長嘯之習,用抒胸臆。 唐 李白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詩:“ 安石 ( 謝安 )泛 溟 渤 ,獨嘯長風還。” 唐 白居易 《閒居》詩:“獨嘯晚風前,何人知此意。”

寒谷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雲縣 。相傳為 鄒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漢 劉向 《七略別錄·諸子略》:“ 鄒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鄒子 居之,吹律而溫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漢 王充 《論衡·定賢》:“夫和陰陽,當以道德至誠。然而 鄒衍 吹律, 寒谷 更溫,黍穀育生。推此以況諸有成功之類,有若 鄒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術也,不肖無不能;失其數也,賢聖有不治。” 晉 左思 《魏都賦》:“且夫 寒谷 豐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規顯之也。”後以借喻夫婦之間的依存關係。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椅梧傾高鳳, 寒谷 待鳴律。”

(2).常用以自比為對別人提攜獎掖的謝詞。 唐 柳宗元 《謝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啟》:“藻鏡洞開,而秋毫在照;文律傍暢,而 寒谷 生輝。” 宋 曾鞏 《襄州回相州韓侍中狀》:“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鈞之重。”

(3).陰冷的山谷。 唐 宋之問 《游法華寺》詩:“寒谷梅猶淺,溫庭橘未華。” 唐 韓偓 《病中初聞復官》詩之二:“曾避暖池將浴鳳,卻同寒谷乍遷鶯。”

疏鍾

亦作“踈鐘”。稀疏的鐘聲。 清 陳廷敬 《送少師衛公致政還曲沃》詩:“夢繞細旃聞夜雨,春回 長樂 遠踈鐘。” 清 岑霽 《貫華閣晚眺》詩:“輕飈起長林,踈鐘應嵓谷。”

霜空

秋冬的晴空。 唐 張說 《和朱使欣》之二:“霜空極天靜,寒月帶江流。” 宋 范成大 《送江朝宗歸括蒼》詩:“塔燈落 淮水 ,寺樓倚霜空。” 明 張居正 《中秋前再過關侍御得陽字》詩:“霜空征雁送斜陽,涼月紛紛滿 建章 。”

行險

(1).做冒險的事;走危險的路。《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鄭玄 註:“險,謂傾危之道。” 孔穎達 疏:“小人以惡自居,恆行險難傾危之事,以徼求榮幸之道。”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今子又以行險為車之罪。夫車之為道,豈樂於行險耶?度不得已而至乎險,期勿敗而已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是此一書者,非闡明詞學之書,乃教人行險播惡之書也。”

(2).特指行於水上。《史記·河渠書》“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 裴駰 集解引《尸子》:“行塗以楯,行險以樶,以沙以軌。” 宋 楊時 《岳陽書事》詩:“忽看舟子玩行險,更欲飛帆借風力。”

戰酣

戰鬥正激烈的時候。《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宋史·張威傳》:“ 金 人聞其名畏憚之。臨陳戰酣,則精采愈奮,兩眼皆赤,時號‘ 張紅眼 ’。”

落山

指太陽下山。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而居然以為天已經大亮了,甚至於太陽又要落山了。”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 陳秉正 老漢從吃過早飯起程,直走到太陽快落山才到。”

海面

(1)

(2) 海水的表面

(3) 海上的動態

向南流的海面

風檣

指帆船。 唐 劉禹錫 《魚復江中》詩:“風檣好住貪程去,斜日青簾背酒家。” 宋 周邦彥 《西河·金陵懷古》詞:“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風檣動, 龜 蛇 靜,起宏圖。”

大浪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浪

大浪在上下翻騰

曉角

報曉的號角聲。 唐 沉佺期 《關山月》詩:“將軍聽曉角,戰馬欲南歸。” 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 紅綫 迴矣。” 元 陳櫟 《春先亭賦》:“宜曉角之悲壯,任吹笛於高樓。”

嚴城

戒備森嚴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公車》詩:“禁門儼猶閉,嚴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與張諲宿劉八城東莊》詩:“寒蕪連古渡,雲樹近嚴城。” 清 吳偉業 《石公山》詩:“忽而遇嚴城,猿猱不能縋。” 郁達夫 《晨進東華門口占》詩:“疏星淡月夜初殘,鐘鼓嚴城欲渡難。”

隴首

(1).古山名。 漢 班固 《西都賦》:“右界 褒斜 、 隴首 之險,帶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後漢書·班固傳上》引此文, 李賢 註:“ 隴首 ,山名,在今 秦州 。”

(2).指 隴山 之巔。《漢書·禮樂志》:“朝 隴 首,覽西垠。” 顏師古 註:“ 隴坻 之首也。” 南朝 梁 沉約 《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之三:“春光發 隴 首,秋風生桂枝。”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二:“ 秦 水別 隴 首,幽咽多悲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有《小方壺憶梅詩》,節其大概云:‘……歲雲暮矣風雪驟,驛使音稀斷 隴 首。’”

(3).泛指高山之巔。 宋 柳永 《醉蓬萊》詞:“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

涼意

涼感

湖上微風吹來,令人感到一絲涼意

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輝縣 西北。又名 蘇嶺 、 百門山 。 晉 孫登 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 孫登 。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阮籍 之見 蘇門 ,止聞鸞嘯。” 唐 龐德公 《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 峴亭 清夜月,與君長嘯學 蘇門 。”參見“ 蘇門嘯 ”。

逸情

(1).超脫世俗的感情。《後漢書·逸民傳贊》:“遠性風疎,逸情雲上。” 清 吳偉業 等《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清齋幽事足,良會逸情兼。”

(2).猶閒情。 南唐 李中 《獻中書張舍人》詩:“下直無他事,閒游恣逸情。” 元 顧瑛 《和馬孟昭韻》:“猶有彌明叟,聯詩慰逸情。”

鳳簫

(1).指鳳女,即 弄玉 。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接鵠馭於後乘,追鳳簫於前侶。”參見“ 鳳女祠 ”。

(2).即排簫。比竹為之,參差如鳳翼,故名。 唐 沉佺期 《鳳簫曲》:“昔時 嬴 女厭世紛,學吹鳳簫乘彩雲。”亦指簫聲。 後蜀 顧夐 《遐方怨》詞:“鳳簫歇,鏡塵生。 遼 塞音書絶,夢魂長暗驚。”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勾女童隊》:“彤壺漏箭,隨雞唱以漸移,絳節綵髦,聞鳳簫而自舉。” 明 何景明 《贈管汝濟》詩:“願聽《雲門》奏,春風入鳳簫。”

雲外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賦》:“動則飛躍於雲外,止則盤縈於 漢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龍鱗般雲外飄,鵝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風中旋。” 清 鄭燮 《瑞鶴仙·官宦家》詞:“笙歌雲外迥。正燭爛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詩:“遐想雲外寺,峯巒渺相望。” 宋 吳文英 《齊天樂》詞:“流紅江上去遠,翠尊曾共醉,雲外別墅。” 元 虞集 《送先隴二鄰僧還吳》詩之二:“雲外催歸錫,松間覓舊題。”

(3).比喻仙境。 宋 吳文英 《浣溪沙·春情》詞:“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宋 家鉉翁 《念奴嬌·中秋紀夢》詞:“縹緲瓊宮,溟茫朱戶,不與塵寰隔。翩然鶴下,時傳雲外訊息。”

龍笛

亦作“ 龍篴 ”。指笛。據說其聲似水中龍鳴,故稱。語本 漢 馬融 《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後則多指管首為龍形的笛。 唐 虞世南 《琵琶賦》:“葉笙鏞之律呂,叅鍾石之經緯,於是鳳簫輟吹,龍笛韜吟。” 宋 姜夔 《卜運算元·吏部梅花八詠》詞:“象筆帶香題,龍笛吟春咽。”《元史·禮樂志五》:“龍笛,制如笛,七孔,橫吹之,管首制龍頭,銜同心結帶。”

月中

每月的中間幾天

繅車

繅絲所用的器具。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綫自縈繞,左回右轉隨繅車。”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之二:“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 殷夫 《小母親》:“平常只聞到繅車嘆息的車間,今天是充滿了討論的語聲。”

殘傷

殘害;受傷害。《史記·商君列傳》:“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京劇《將相和》第二一場:“好一位賢明 藺丞相 ,保國家怎能叫手足殘傷。”

老態

(1).衰老的形容。 唐 白居易 李絳 《杏園聯句》:“老態忽忘絲鬢里,衰顏宜解酒杯中。” 宋 陸游 《上元前一日》詩:“老態人未覺,孤愁心自知。”《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已是近百的人,再不見他添了一些兒老態,反覺得精神顏色,越越強壯。”

(2).猶故態。

時榮

當時的榮華。《北史·程駿傳》:“﹝ 駿 ﹞性介直,不競時榮。”

處世

待人接物,應付世情;與世人相處交往

為人處世

蒙叟

指 莊周 。 唐 岑參 《河西太守杜公輓歌》之一:“ 蒙叟 悲藏壑, 殷宗 惜濟川。” 明 張居正 《七賢詠·劉參軍》:“任真 蒙叟 放,慢世 長卿 情。”參見“ 蒙吏 ”。

見“ 矇瞍 ”。

觀身

謂觀察自身的道德修養。《老子》:“以身觀身。” 唐 李程 《賦得竹箭有筠》詩:“方持不易操,對此欲觀身。” 宋 蘇軾 《送參寥師》詩:“閲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

神明

(1) 神靈;神祗

那個被他奉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譴責過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頓颯爽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3) 英明;聖明

皆頌其神明

內守

(1).謂對內守衛本土。 漢 賈誼 《新書·過秦上》:“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撫安遺黎,內守外攘,以鳩完復之功,闔境晏然,遂成樂土。”

(2).本身的操守。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君戒專欲,臣戒專利……故明王慎內守,除外寇而重內寶。” 金 朱之才 《寓言》詩之二:“霜雪枯萬乾,松柏有常青。內守初已定,外變終難更。”

豪盪

亦作“ 豪宕 ”。1.謂意氣洋溢,器量闊大。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今子方豪盪,思為鼎食人。”《覓燈因話·桂遷夢感錄》:“ 施氏 素豪宕,家不甚實,加以子幼妻弱,不十餘年,而資產蕭然,饔飱或不相繼。”《孽海花》第二二回:“右邊的,是瘦長臉兒,高鼻子,骨秀神清,舉止豪宕,雖然默默的坐著,自有一種上下千古的氣概。” 茅盾 《追求》五:“但似乎在 章秋柳 的豪宕的氣概前變成了羞怯似的, 朱女士 只是有問必答地應酬著,失了她的嫻熟禮儀的常態。”

(2).指文藝書畫作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序:“余讀 陳子昂 《感遇》詩,愛其詞旨幽邃,音節豪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以上諸篇,或豪宕悲壯,或深沉感慨,有無窮義味。” 清 姚椿 《題杜陸兩家詩集》詩之二:“盡鑄豪盪詞,獨出作者右。” 朱自清 《經典常談·詩》:“他的詩有兩種:一種是感激豪宕,沉鬱深婉之作,一種是流連光景,清新刻露之作。”

(3).強橫放蕩。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汰侈》:“ 虢國 尤為豪盪,一旦,帥二徒入 韋嗣立 宅,即撤去舊屋,自為新第,但授 韋氏 以隙地十畝而已。”

(4).豪華闊綽。《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貴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聖旨發下西臺御史勘問。”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方家

“大方之家”的簡稱,本義是道術修養深厚精湛的人,後多指飽學之士或精通某種學問、技藝的人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導引

領路;帶路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輕的時候

早年喪偶

還嬰

猶言返老還童。《太平廣記》卷二二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傳·羅公遠》:“異日, 玄宗 復以長生為請……因以《三峯歌》八首以進焉,其大旨乃玄素黃赤之使,還嬰泝流之事。”《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傳授玄素赤黃,及還嬰泝流之事。”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嶽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岩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後亦用以喻指國家宰輔大臣。 宋 曾鞏 《送沉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輓詩》:“便調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 汾陽 考。”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靈丹

(1).古代道士煉的一種丹藥。據說能使人消除百病,長生不老。《資治通鑑·後晉齊王天福八年》:“ 唐 主嘗夢吞靈丹,旦而方士 史守沖 獻丹方,以為神而餌之,浸成躁急。”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三折:“﹝那先生﹞黃精自飽,靈丹 * 。”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快哉此劑,殆同仙液靈丹,決不出於世上庸醫之手。”

(2).比喻有效驗的方法。 清 青城子 《誌異續編·產難》:“不作意,任自然,即此語,是靈丹。”

八瓊

八石。 唐 呂岩 《贈劉方處士》詩:“八瓊祕訣君自識,莫待鉛空車又破。” 宋 洪朋 《雪霽陪諸公登滕王閣》詩:“伊余千載裔,未鍊八瓊藥。”

詩詞推薦

耳鳴原文_耳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