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實錄聖訓告成恭紀長律四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儒臣橐筆久摩研,赫濯聲靈信史傳。

法則昭垂千萬祀,勤勞想見十三年。

誠孚度索懸橦地,象應聯珠合璧天。

實錄拜觀欽陟降,衷忱可勝凜冰淵。

詩詞問答

問:《皇考實錄聖訓告成恭紀長律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

參考注釋

儒臣

(1).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2).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問的大臣。《新唐書·宗室宰相傳·李福》:“ 大中 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宋 陳亮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 遼 、 金 、 元 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橐筆

亦作“槖筆”。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侍立於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作持橐簪筆,簡稱“橐筆”。語本《漢書·趙充國傳》:“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 元 馬祖常 《奏對興聖殿後》詩:“侍臣橐筆皆鵷鳳,御士櫜弓盡虎羆。”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自 淀園 被毀,昔日天潢授簡之區, 鄒 枚 橐筆之舍,瑤瓦芝楣,鞠為茂草。”後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摩研

切磋研究。《後漢書·蘇竟傳》:“走昔以摩研編削之才,與國師公從事出入,校定祕書,竊自依依,末由自遠。”

赫濯

威嚴顯赫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禁衛·世錦衣掌衛印》:“ 江陵 敗, 劉 復與政府及廠璫 張鯨 交結用事,赫濯者幾二十年。” 清 許纘曾 《睢陽行》:“璽書赫濯神祗驚,日麗中天民受祉。”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先練水師再圖東征疏》:“迨我 高宗 ,武功赫濯,震懾八荒。”

聲靈

聲勢威靈。 明 張煌言 《北征錄》:“爾時上游聲靈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堅。”《明史·外國傳八·韃靼》:“ 正統 後,邊備廢弛,聲靈不振。”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聲靈則雷厲風飛,景運則天翌神贊。”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 關 輔 之脂膏無餘, 河 岳之聲靈悉變。”

信史

紀事真實可信、無所諱飾的史籍。《公羊傳·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則 齊桓 、 晉文 ;其會,則主會者為之也。” 宋 陸游 《史院書事》詩:“信史新修稿滿牀,牙籤黃帊帶芸香。”《清史稿·聖祖紀三》:“壬戌,誡修《明史》史臣覈公論,明是非,以成信史。”

法則

(1) 規律

自然的法則

(2) 法度;規範

(3) 方法,辦法

我教你一個法則,喚做負荊請罪。——《水滸傳》

昭垂

昭示,垂示。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龍劍一揮赴水死,大勛星日同昭垂。”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黎恬記何忠詩並和》:“聖恩優渥褒何重,君道昭垂慰所期。” 林林 《滿江紅·懷念周總理》詞:“嘆昭垂天地,幾多功績。”

千萬

副詞,無論如何,不管怎樣

千萬不復全。——《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千萬無渝 。——唐· 李朝威《柳毅傳》

勤勞

(1) 擾勞;辛勞

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隋書》

(2) 引申為努力勞動,不怕辛苦

人之勤勞。——清· 黃宗羲《原君》

千萬倍之勤勞。

勤勞致富

(3) 疲勞

奔走可擊;勤勞可擊。——《吳子·料敵》

(4) 功勞

多建勤勞

未有勤勞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度索

(1).即度朔。《雲笈七籤》卷一○○:“ 東海 有 度索山 ,或曰 度朔山 ,譌呼也。”參見“ 度朔 ”。

(2).見“ 度索君 ”。

(3).走繩索。雜技的一種。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是以扶索戴斗之區,度索尋橦之國,來自四海之外,曾無一歲之虛。”參見“ 儛絙 ”。

聯珠

(1).連串的珍珠。喻詩詞聯綴之美。 唐 呂溫 《聯句詩序》:“屬物合篇,聯珠迭唱。” 唐宣宗 《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2).喻美好事物相連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未幾,五魁報至,則四生已各冠其經,如聯珠然。”

(3).文體名。即連珠。相傳興於 東漢 。 清 方以智 《通雅·釋詁》:“‘連珠’或作‘聯珠’。”

合璧

古稱日月同升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徵兆。後世稱會合雙方的長處,吸取兩者的精華

中西合璧

實錄

(1) 符合實際的記載

這本日記是他晚年生活的實錄

(2) 正式錄音、錄像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可勝

豈能忍受。《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八陵廢祀,可勝抔土之悲!”

冰淵

《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遂以“冰淵”喻指處境危險。 宋 蘇軾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而況艱難之際,一日萬幾,冰淵之懼,當務同濟。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寄託之深,義難引去。” 明 李東陽 《潘公墓志銘》:“載啟手足,永辭冰淵。有穴孔深,有築孔堅。公靈在茲,世守弗諼。”

詩詞推薦

皇考實錄聖訓告成恭紀長律四首·其一原文_皇考實錄聖訓告成恭紀長律四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