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雨(六月二十四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復雨(六月二十四夜)原文

復雨輒復愁,我愁紛有故。

間作非膩霖,大田未潦洳。

所慮漲水發,怒波沖驛路。

軍書盻孔亟,遲或誤裁務。

困獸竟反噬,猖獗邀隙遽。

初為逋逃藪,繼乃狼狽助。

縱回騷糧台,遮郗更險據。

還軍有差跌,懦卒散群鶩。

致失我賢臣,痛惜言難諭。

旗兵之未遣,綠營之徒付。

圖省從公議,可恃忘深慮。

追悔何嗟及,聚銅大錯鑄。

賊計誠益詭,賊罪越難恕。

禁旅發精勇,雪仇無返顧。

天自鑒曲直,我豈為窮黷。

勤勞遑敢辭,國威要揚布。

詩詞問答

問:復雨(六月二十四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復雨(六月二十四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六

2. 六月二十四夜

參考注釋

有故

(1).有變故。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常居則匱於衣食,有故則賣畜粥業。”

(2).有舊交。《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 曰:‘君安與 項伯 有故?’ 張良 曰:‘ 秦 時與臣游, 項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 良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劉三傑扶陛》:“﹝ 劉三傑 ﹞與 韓氏 有故,用為太守。”

間作

在作物的行間進行播種另外的作物

大田

(1) 面積很大種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還沒有開鐮,人們都呆在家裡打雜

(2) 指良田

漲水

水位上漲

幾天暴雨,小河開始漲水

驛路

驛道

軍書

軍中的公文

軍書十二卷。——《樂府詩集·木蘭詩》

孔亟

很緊急、很急迫。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李若谷》:“近日東南漕務孔亟,每冬築壩開河,勞費無算。”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先是在軍中,我師已孔亟。”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宣言》:“本會需才孔亟,會友散處四方,自當隨時隨地,物色賢材。” 廖仲愷 《致饒潛川黃德源函》:“現軍興需財孔亟,務望從速籌款,陸續匯 滬 ,以應軍用。”

困獸

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晉書·李勢載記》:“授甲晨征,則理均於困獸;斬關宵遁,則義殊於前禽。”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清 錢謙益 《四川按察司僉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謂頓兵孤城之下,窮困獸以老師,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圍以蹙寇。”參見“ 困獸猶鬭 ”。

反噬

(1).反咬一口。《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北魏 溫子昇 《印山寺碑》:“蜂蠆有毒,豺狼反噬。”

(2).比喻背叛。《晉書·張軌傳》:“ 祚 ( 張祚 )既震懼,又慮 擢 ( 王擢 )反噬。”《南齊書·江謐傳》:“犯上之跡既彰,反噬之情已著。” 唐 張九齡 《勅幽州節度張守珪書》:“頃者,慰撫降虜,每事優給,而終不知恩,惟圖反噬。”《舊唐書·僕固懷恩李懷光等傳論》:“ 僕固懷思 、 李懷光 ,鹹以勇力,有勞王家,為臣不終,遂行反噬,其罪大矣。”

(3).比喻受人之惠,反加陷害。 宋 陸游 《書包明事》:“方 岐公 貴時,所薦達士大夫多矣,至其失勢,不反噬以媚權門者幾人?”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此皆 坡 素交,而其後反噬者也。”

(4).比喻罪犯誣指檢舉人為同謀。亦泛指自己辦了壞事反而誣陷別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趙護衛》:“邸中有護衛 雙愛 者,出境滋事,先人劾之, 愛 因反噬為奉先人命者,而引護衛為證。”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近來有些人,凡是自己善於在暗中播弄鼓動的,一看見別人明白質直的言動,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動,是某黨,是某系。”

猖獗

(1) 兇惡而放肆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舊時中國猖獗多年的天花,後來滅跡了

(2) 失敗;傾覆

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三國志·諸葛亮傳》

逋逃藪

藏納逃亡者的地方。語本《書·武成》:“今 商王 受 無道……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世說新語·假譎》“ 陶公 自上流來赴 蘇峻 之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中書令 庾亮 以元舅輔政,欲以風軌格政,繩御四海,而 峻 擁兵近甸,為逋逃藪。” 明 黃瑜 《雙槐歲鈔·妖僧扇亂》:“自中官崇尚釋氏,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桌子的跳舞》:“文藝是生活戰鬥的表現,決不是沒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藪。”

狼狽

(1).二獸名。狽是傳說中一種似狼的野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絶短,每行常駕兩狼,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不唯赤對朱,耶對子,兼狼狽、流離,乃獸名對鳥名……如此之類,皆為假對。”

(2).喻指惡人。 唐 舒元輿 《坊州按獄》詩:“門牆見狼狽,案牘聞腥臊。”

(3).喻艱難窘迫。《後漢書·任光傳》:“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薊 還,狼狽不知所向,傳聞 信都 獨為 漢 拒 邯鄲 ,即馳赴之。”《三國志·蜀志·馬超傳》:“ 康 故吏民 楊阜 、 姜敍 、 梁寬 、 趙衢 等,合謀擊 超 ……﹝ 超 ﹞進退狼狽,乃奔 漢中 依 張魯 。” 晉 李密 《陳情表》:“臣欲奉詔賓士,則 劉 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三國演義》第三一回:“ 紹 口吐鮮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現在感到自己出馬過早,使得處境狼狽,進退不得。”

(4).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周伯仁 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 刁玄亮 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明旦,報 仲智 , 仲智 狼狽來。始入戶, 刁 下牀對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狀。”《宋書·后妃傳·文帝袁皇后》:“初,後生 劭 ,自詳視之,馳白 太祖 :‘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便欲殺之。 太祖 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撥幔禁之,乃止。”《隋書·李密傳》:“ 世充 夜潛濟師,詰朝而陣, 密 方覺之,狼狽出戰,於是敗績。” 宋 司馬光 《尚書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少時家貧,有衣一笥,夜遺火,比家人覺,狼狽救之,笥衣已盡。”

(5).喻互相勾結。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漕弊》:“﹝鹽漕﹞浮收之原由於旗丁之索加幫費……衛官在 淮 ,奉法惟謹,不率則漕督褫其章服而撲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兌期,互為狼狽,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紳士為平民之公敵》:“蓋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惡相濟。而又別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為最有權力之紳士,必先利用此兩種人,夫然後上可以狼狽政府,假公濟私,下可以把持社會,淆黑亂白。”

(6).喻互相配合。 梁啓超 《論俄羅斯虛無黨》:“虛無黨之籌款,亦固有術;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強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與 * 手段相狼狽,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 * 者所能有也。”

(7).猶竭力。《南史·劉歊傳》:“奉母兄以孝悌稱,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須,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營辦,狼狽供奉。”《英烈傳》第十一回:“卻説 滁陽王 未及半月,偶因驚疑成疾, 太祖 日視湯藥,十分狼狽。”

(8).困頓疲憊貌。《 * 詞話》第二六回:“可憐這 來旺兒 ,在監中監了半月光景,沒錢使用,弄的身體狼狽,衣服藍縷,沒處投奔。”《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卻説孽龍精既出其井,仍變為 慎郎 ,入於 賈使君 府中。使君見其身體狼狽,舉家大驚,問其緣故。”《說唐》第五五回:“﹝ 蓋世雄 ﹞被 秦叔寶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狽……這番一放倒,就睡著了。”

(9).破敝不整貌。《西遊記》第三八回:“彩畫雕欄狼狽,寶妝亭閣攲歪。”

(10).指邋遢。 沉從文 《大小阮》:“他見 小阮 衣著顯得有點狼狽,就問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麼地方。” 老舍 《駱駝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雖然是那么破爛狼狽,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確是還活著呢。”

(11).猶尷尬。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時候,幾個伴娘扶著新郎跪起,形相略帶狼狽,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麥》:“她們一時被他的反話弄得狼狽起來。”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四:“ 黎倀 被罵得狗血噴頭,有口難言;含垢忍辱,蠟黃著臉,狼狽地離開宴席。”

糧台

清 代行軍時沿途所設經理軍糧的機構。《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又設立 江 北釐捐,歸大營糧臺經理。”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我軍尚分七營,距 宛頂 糧臺二百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先是有兩個人,都是縣丞班子,向來都是辦糧臺差事的。”

還軍

(1).回師。《史記·高祖本紀》:“乃封 秦 重寶財物府庫,還軍 霸上 。”《新唐書·陸贄傳》:“陛下幸聽臣計,使 芃 還軍援 洛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人馬盤踞京城,終日飲酒作樂,絶無還軍歸國之意。”

(2).謂因故離隊的軍人重新返回軍隊。《朱子語類》卷一二○:“今且理會一件要緊事,如國家養許多歸明歸正及還軍年老者,費糧食供之,州郡睏乏。”

差跌

失足跌倒。喻失誤。差,通“ 蹉 ”。《淮南子·俶真訓》:“其所守者不定,而外淫於世俗之風,所斷差跌者,而內以濁其清明。” 唐 陸贄 《請撫循李楚琳狀》:“賊勝則往,我勝則來,其間事機,不容差跌。” 清 吳偉業 《又詠古》詩:“一朝遇差跌,未得全要領。”

賢臣

賢明的臣子。《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痛惜

心痛惋惜哀痛

痛惜這一巨大損失

旗兵

亦作“旂兵”。八旗兵丁。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勘定三藩,洗盪西域,旂兵勛伐,亦炳炳在緑營上。” 老舍 《茶館》第一幕:“還有那個 康有為 ,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去自謀生計嗎?”

綠營

清代由漢人編成的分駐在地方的武裝力量,用綠旗做標誌

公議

(1)

(2) 眾人的議論

自報公議

(3) 關於國家的事情,以公眾利益為標準而評議

深慮

(1).謂思慮深沉。《墨子·非儒下》:“今 孔 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 孫詒讓 間詁引 俞樾 曰:“同乃周字之誤……言其慮深沉,其謀周密也。” 漢 賈誼 《過秦論下》:“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

(2).深入思考。《史記·淮陰侯列傳》:“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深慮之。”

(3).甚為憂慮。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國用靡資,百姓不足,則惻隱深慮。”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君德不同,陛下無深慮也。”《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他 安 鄧 兩家都受過 十三妹 從前相救之恩,正想報答,深慮那姑娘此去,輕身犯難,難免有些差池。”

追悔

後悔

追悔不及

大錯

大的錯誤。 宋 蘇軾 《贈錢道人》詩:“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按, 唐 魏博 節度使 羅紹威 以本府牙軍驕橫不可制,因引入 朱全忠 兵,盡殺牙軍,而 魏 兵自是衰弱。後頗悔,乃謂親吏曰:“聚六州四十三縣鐵,打一箇錯,不成也!”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四。錯,本謂銼刀,借指錯誤。 蘇軾 詩句本此。參見“ 六州鐵 ”。

賊計

詭計。《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到把 張媚姐 嚇了一跳,暗道:‘元來這些和尚,設下恁般賊計,姦騙良家婦女,怪道縣主用這片心機!’”

禁旅

猶禁軍。《南史·劉懷珍傳》:“ 懷珍 年老,以禁旅辛勤,求為閒職。”《北史·楊寬傳》:“ 孝武 與 齊神武 有隙,遂召募驍勇,廣增宿衛,以 寬 為閤內大都督,專總禁旅。”《舊唐書·憲宗二十子等傳論》:“自 天寳 以降,內官握禁旅,中闈纂繼,皆出其心。” 宋 蘇轍 《上皇帝書一封》:“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內郡之禁旅。”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其後遂以京師者為禁旅,而分鎮各省者為駐防,定兵額約二十萬。”《清史稿·禮志九》:“ 世祖 統一區夏,數幸 南苑 ,令禁旅行圍,始立大狩扈從例。”參見“ 禁軍 ”。

精勇

(1).精強勇敢。《後漢書·銚期傳》:“ 河北 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精勇。”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公精勇感人神,雄略出天地。”《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李雄 部下雖然精勇,終是眾寡不敵。鏖戰到晚,全軍盡沒。”

(2).精銳的士兵。《後漢書·皇甫嵩傳》:“共發五校、 三河 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宋書·柳元景傳》:“ 元景 不武,忝任行間,總勒精勇,先鋒道路,勢乘上流,眾兼百倍。”

雪仇

亦作“ 雪讎 ”。洗除仇怨;報仇。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而五年未聞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三國志·魏志·蔣濟傳》:“ 勾踐 養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故不謂其殺戮忠良,敗壞國事,而反謂其能雪讎復土,謬歸以中興之功。”

返顧

回頭;回頭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越王 ﹞遂登船徑去,終不返顧。” 唐 李白 《北上行》:“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 明 邢昉 《溪行屢經與亡友胡印度別處》詩:“情因老易悲,欲別恆返顧。”《解放日報》1944.7.7:“我們目睹空前有利的國際環境,朝氣蓬勃的敵後戰場,返顧正面戰場與大後方此種情況,不得不深為抗戰前途憂慮。”

鑒曲

亦作“鑒曲”。指 鑑湖 。在 浙江 紹興 。語本《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 鏡湖 剡川 一曲。” 宋 周密 《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 鑒曲 寒沙, 茂陵 菸草,俛仰千古悠悠。”一本作“ 鑑曲 ”。 宋 張炎 《憶舊遊·寄沉堯道諸公》詞:“留連,住人處,是 鑒曲 窺鶯,蘭沼圍泉。” 清 俞蛟 《夢廠雜著·潮嘉風月·軼事》:“何日扁舟返 鑑曲 ,匡牀夜雨話聯蟬。”

窮黷

見“ 窮兵黷武 ”。

勤勞

(1) 擾勞;辛勞

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隋書》

(2) 引申為努力勞動,不怕辛苦

人之勤勞。——清· 黃宗羲《原君》

千萬倍之勤勞。

勤勞致富

(3) 疲勞

奔走可擊;勤勞可擊。——《吳子·料敵》

(4) 功勞

多建勤勞

未有勤勞

威要

威風顯要。 元 無名氏 《猿聽經》第二折:“只為我腸中有不老長生藥,呼風雨逞威要。” 明 何景明 《上楊邃庵書》:“間有知者,則亦恐異同於威要之吏,以遭口舌之禍。”

詩詞推薦

復雨(六月二十四夜)原文_復雨(六月二十四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