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批摺原文

題疏核明試,摺奏取密捷。

孰不關民瘼,一一親批答。

勤政匪今日,謹守成家法。

劍川報地震,窮黎被傷壓。

汀郡復報水,驟漲浸城堞。

一日聞兩災,南望心怵懾。

怵懾豈徒雲,濟眾有區分。

詎貴修省名,而忘實政仁。

發帑速出積,發粟速出陳。

救災如救火,寧濫毋遺貧。

大端既粗示,善推致諄諄。

豫齊麥有收,晹雨時皇州。

邇來心略慰,覽摺頓增愁。

勤民不諱災,我志孚遐陬。

是以九州牧,直陳無顧留。

李沆獨見稱,未必真嘉謀。

詩詞問答

問:批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批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題疏

(1).指古代藥局配藥後,在藥物外囊標註藥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項。《唐律疏議·雜律·醫合藥不如方》:“諸醫為人合藥,及題疏、針刺,誤不如本方, * 者,徒二年半。”

(2).署名於寺院疏頭,多為資助香火費用。疏,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緣簿。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末]枉了教人題疏。[旦]你衣裳敢是借來?”

(3).猶上奏。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如今求老爺題疏,請朝廷另選精壯的來代職,將官們情願降級調用。”參見“ 題本 ”。

明試

明白考驗。《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孔穎達 疏:“諸侯四處來朝,每朝之處, 舜 各使陳進其治理之言,令自説己之治政。既得其言,乃依其言明試之。”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往在 貞元 ,俱從賓薦,司我明試,時維邦彥。”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三》:“敷奏而明試,吾聞之乎 唐 虞 。”

摺奏

直達皇帝的奏章。《清史稿·聖祖紀三》:“﹝五十一年正月﹞壬子,命內外大臣具摺陳事。摺奏自此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批諭旨》:“上( 雍正 )於即位後,慮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緊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達上前,無能知者。”《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 北京 出的《京報》,上面所載的不過是《宮門抄》同本日的幾道諭旨以及幾個摺奏。”

不關

不牽涉;不涉及。《韓非子·內儲說上》:“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所惡,古人以為易,故行之。” 晉 陸雲 《謝平原內史表》:“片言隻字,不關其間;事蹤筆跡,皆可推校。”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一:“鶯也解啼花也發,不關心事最堪憎。” 茅盾 《子夜》十三:“明兒 三先生 生氣,可不關我的事。”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批答

批示答覆;批覆

勤政

勤勞於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謹守

(1).謹慎守護;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諫下三》:“ 景公 樹竹,令吏謹守之。” 晉 陸機 《辨亡論下》:“將謹守峽口以待擒耳。” 宋 樓鑰 《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親盡禮,謹守家法。”《詩刊》1978年第1期:“我們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這樣堅貞不渝地謹守著自己的諾言。”

(2).操守嚴謹。 明 吳寬 《四川等處提刑按察司僉事陳君行狀》:“其居官斤斤謹守,尤以廉潔稱。”《人中畫·自作孽》:“ 黃輿 道:‘此事不獨學生不敢,就是 天隱 亦當謹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 王闓運 《長沙攸縣慶都龍君行狀》:“及論貞介謹守之節,富貴不能淫,末有先君者也。”

家法

(1) 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地震

地球局部的震動或顫動,伴有造山運動或其他地殼運動

窮黎

貧苦百姓。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語》:“滿眼盡窮黎,奚忍多用一夫,悞他舉家生活。”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嗟爾窮黎,苦工可悲。”

驟漲

水位急劇升高。 清 戴名世 《贊理河務僉事陳君墓表》:“迨 黃河 驟漲而又加附從之水,於是 河 身不能容納,東西衝突,以故堤為所決。” 清 劉大櫆 《送孫黟縣改官鳳陽序》:“乃作徒杠,乃置輿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驟漲,民不病涉。”

城堞

(1).城上的矮牆。 漢 賈誼 《新書·春秋》:“及 翟 伐 衛 ,寇挾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詩:“片月低城堞,稀星轉角樓。”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備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為義也。不能躲身則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則擲石無力;堞口不宜太狹,狹則礙於擊賊。”

(2).泛指城牆。 唐 白居易 《大水》詩:“ 潯陽 郊郭間,大水歲一至。閭閻半漂蕩,城堞多傾墜。” 宋 蘇舜欽 《詣匭疏》:“聞 河東 地大震裂,湧水,壞屋廬城堞。” 康有為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詩:“城堞逶迤萬柳紅,西山岧嵽霽明虹。”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濟眾

救助眾人。《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紅樓夢》第七七回:“這東西雖然值錢,總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十二章:“智以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濟眾、愛人、利物,自智仁以外無以為榮。”

區分

(1) 劃分;區別;辨別;分辨

不到四歲的小孩很難區分昨天和一星期以前這種時間的差別

(2) 處理;處置

本院依法區分

修省

修身反省

靜坐修省

出陳

出陣。出兵列陣應戰。陳,通“ 陣 ”。《左傳·宣公十二年》:“ 潘黨 望其塵,使騁而告曰:‘ 晉 師至矣!’ 楚 人亦懼王之入 晉 軍也,遂出陳。 孫叔 曰:‘進之!寧我薄人,無人薄我。’”

救災

救濟受災的人民

抗震救災

救火

在火災現場進行滅火和救護工作

大端

主要的部分;重要的端緒;大概

故稱惡者,心之大端也。——《禮記·禮運》

今略舉大端,以喻吏民。——《後漢書·隗囂傳》

推致

(1).推薦延請。 唐 韓愈 《毛穎傳》:“ 穎 與 絳 人 陳玄 、 弘農 陶泓 及 會稽 褚先生 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

(2).推求極致。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誠明》:“皆氣之為也。其本體之清微者,無往而不通,不疾而速;及其聚而成象,又聚而成形,則凝滯而難於推致矣。”

諄諄

耐心引導,懇切教誨的樣子

諄諄教導

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二:“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 唐 岑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錦帆隨波出御溝。”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八:“崇臺高拱壯皇州,龍眼南窺旺氣收。”

邇來

最近以來

心略

心計,心智。《文選·枚乘<七發>》:“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 李周翰 註:“心略,心計也。”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

不諱

(1).不隱諱。《楚辭·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穀子雲 、 唐子高 章奏百上,筆有餘力,極言不諱,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為也。” 宋 蘇軾 《上韓樞密書》:“蓋嘗深言不諱矣,明公不以為過。”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惟因家事落然,不能無藉於祿仕,其見之吟詠者亦自不諱。”

(2).不避尊長的名字。《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

(3).死亡的婉辭。《管子·戒》:“ 管仲 寢疾, 桓公 往問之曰:‘ 仲父 之疾甚矣,若不可諱,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將安移之?’”《漢書·丙吉傳》:“君即有不諱,誰可以自代者?” 顏師古 註:“不諱,言死不可復諱也。”《西遊記》第十回:“皇上脈氣不正,虛而又數,狂言見鬼;又診得十動一代,五臟無氣,恐不諱只在七日之內矣。” 葉聖陶 《窮愁》:“倘以奉養有缺,致促其殘年,一旦不諱,吾罪當入何等地獄耶?”

遐陬

邊遠一隅。《宋書·謝靈運傳》:“內匡寰表,外清遐陬。” 宋 陸游 《會慶節賀表》:“臣跡滯遐陬,心馳魏闕。” 清 趙翼 《樹海歌》:“ 禹 刊 益 焚所不到,剩作叢箐森遐陬。”

是以

所以;因此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州牧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長。《書·周官》:“ 唐 虞 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 集傳:“州牧,各總其州者。” 漢成帝 時改剌史為州牧。後廢置不常。 東漢 靈帝 時,再設州牧,掌一州軍政大權。 魏 晉 後廢。後世借用為對州最高長官的尊稱。 唐 韓愈 《送靈師》詩:“ 開 忠 二州牧,詩賦時多傳。”

(2). 清 代知州也稱州牧,官階甚低,與知縣並稱牧令。

直陳

徑直陳說

直陳時弊

獨見

(1).獨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謂能見人所不能見者。《呂氏春秋·制樂》:“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儒者論聖人,以為前知千歲,後知萬世,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 唐 柳宗元 《天爵論》:“盹盹於獨見,淵淵於默識,則明者又其一端耳。” 魯迅 《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然而他已懷獨見,以為智識階級獨斗政府,革命殊難於成功。”

(2).指一己之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晉宋詩》:“予撰五言詩,於 魏 獨取 阮籍 為一卷,而別於 鄴中 諸子。 晉 取 左思 、 郭璞 、 劉琨 為一卷……蓋予之獨見如此。”

(3).獨自看見。 唐 杜甫 《石硯》詩:“巨璞 禹 鑿餘,異狀君獨見。”

(4).單獨接見。 唐 白居易 《與承宗詔》:“開獨見之路,降非常之恩。”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嘉謀

高明的經國謀略。《書·君陳》:“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後於內,爾乃順之於外。”《漢書·成帝紀》:“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嘉謀定國垂青史,盛事傳家有素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建都》:“安土重遷,誰敢輕議及此,藉曰有之亦必樞密嘉謀,草野惡得而妄參耶?”

詩詞推薦

批摺原文_批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