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慕容彥逢的《和劉著作偉明貢院即事韻》
全文:
簪紱千齡會,朝廷百度明。
規摹追古治,符瑞協炎精。
九敘民歌遂,三階夜彩平。
秉文稱濟濟,樂育詠菁菁。
經術漸摩久,人材長養成。
禮闈參眾聽,文鑒肅群情。
預貢觀能吏,來游盡碩生。
胸襟窮底蘊,頭角競崢嶸。
蔌蔌珠璣墮,喧喧虎豹爭。
氣沖牛斗動,詞感鬼神驚。
收視疑無我,湛思詎有聲。
袍紛晨霧委,幘岸宿雲橫。
納試庭除晚,遄歸步武輕。
身雖同脫鞅,心亦類搖旌。
三*級看鱗化,千金想睇迎。
膏粱搜衛霍,行伍擢韓英。
巧思憐金注,塵言沮海行。
正迷花錦亂,忽睹玉壺清。
奧義窺儒寢,純音發帝莖。
鉛刀慚利割,瓦釜失虛鳴。
已奏青錢選,初聞白雪賡。
句從天外得,思與海同傾。
相對一杯酒,當前二尺檠。
詩壇瞻宿將,筆陣卻驍兵。
函劍騰秋紫,霜鍾激夜鏗。
請降銜許璧,引過負廉荊。
水落崖方露,犀燃怪自呈。
川吟愁燕雀,林嘯慄鼯鼪。
莫逆諧心賞,相從與願並。
塵風傳勝語,鼎浪閱名烹。
待報遲星使,攄懷賴墨卿。
何當啟魚鑰,寒食尚留餳。
參考注釋
經術
猶經學。《史記·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唐 張祜 《投常州從兄中丞》詩:“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罷黜詩賦崇經術,儒生講習 丘 與 軻 。” 章炳麟 《黃先生傳》:“余少時從本師 德清 俞君 游,亦數謁先生。先師任自然,而先生嚴,重經術,亦各從其性也。”
漸摩
亦作“ 漸磨 ”。浸潤;教育感化。語本《漢書·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顏師古 註:“漸謂浸澗之,摩謂砥礪之也。”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故有漸磨陶冶之易,而無按致操切之難。”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其所以誘掖激勵,漸磨成就之道,皆有節序。” 清 梅曾亮 《鮑母謝孺人家傳》:“非惟慈心,蓋漸摩之密緻然雲。” 嚴復 《救亡決論》:“而天下後世所以樂被其愚者,豈不以聖經賢傳,無語非祥,八股法行,將以‘忠信廉恥’之説漸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風俗亦將因之以厚乎?”
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術訓》:“智不足以為治,勇不足以為強,則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葉適 《廬州錢公墓誌銘》:“太子熟看,人材須用方見。和親久,材無所施,更無事,當遂委靡。” 清 吳敏樹 《書謝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時所重者獨官祿耳。”
(2).有才能的人。《詩·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廣引人材,進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紀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飾。此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紅樓夢》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歲,也有幾分人材。” 老舍 《茶館》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給你找來的小寶貝怎樣?人材、歲數、打扮、經驗,樣樣出色。”
養成
(1).培養而使之形成或成長。《呂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他年十二歲上就游庠的,養成一肚皮的學問。” 巴金 《觀察人》:“我養成了觀察人的習慣。”
(2).教育。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 宋 曾鞏 《筠州學記》:“令 漢 與今有教化開導之方,有庠序養成之法,則士於學行,豈有彼此之偏,先後之過乎?”
慕容彥逢名句,和劉著作偉明貢院即事韻名句
名句推薦
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於水,魚不能游
牛殳《琵琶行》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詩詞推薦
![經術漸摩久,人材長養成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