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全文:
講義要當重切磋,絜齋不事頌辭阿。
解經依注無為異,取古誡今有足多。
雅頌諸篇惜已失,風南數首出重羅。
黍離故國三致意,其奈孱王弗聽何。
參考注釋
黍離
本為《詩·王風》中的篇名。《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周 室之顛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遂用作感慨亡國之詞。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遊子嘆《黍離》,處者歌《式微》。”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麥秀之感,非獨 殷 墟;黍離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樓》詩:“昔日最多風景處,今人偏動黍離愁。” 明 張煌言 《舟次琅琦謁錢希聲相公殯宮》詩之一:“赤手曾扶板蕩運,黃腸猶帶黍離愁。”
故國
(1) 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致意
亦作“ 三致志 ”。再三表達其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平甫 於此蓋三致意焉。”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九:“ 孔 雖當據亂之世,而黜古學,改今制,託詞寄義於昇平、太平,未嘗不三致意焉。”
其奈
亦作“ 其那 ”。怎奈;無奈。 唐 劉禹錫 《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詩:“其奈無成空老去,每臨明鏡若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韻》:“虛逢好陽艷,其那苦昏懜。” 宋 楊萬里 《乙酉社日偶題》詩:“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緣溪路未乾。” 明 劉基 《移梅亭》詩:“月涼夜色清如水,其那樓頭玉笛哀。”
孱王
懦弱的君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趙 相 貫高 、 趙午 等年六十餘,故 張耳 客也。生平為氣,乃怒曰:‘吾王孱王也!’”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音如‘潺湲’之‘潺’。 冀州 人謂懦弱為孱。” 司馬貞 索隱:“弱小貌也。”《新唐書·姚思廉傳贊》:“ 思廉 以諸生侍孱王,奮然陳大義,挫虓虎而奪之氣,勇夫悍心,褫駭自卻,不敢加無禮於其君。”
乾隆名句,題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名句
名句推薦
恭公遺治傳耆舊,元結雄文載簡編。
歐陽燾《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