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晦日作·其二原文
相知在知心,知心良獨難。
旦奭猶不保,何必慕金蘭。
操琴向廣陌,未奏淚先彈。
伐國問仁人,邪佞固其端。
詩詞問答
問:正月晦日作·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仝軌
問:正月晦日作·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仝軌的名句有哪些?答:仝軌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寒韻
參考注釋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關係密切
知心朋友
旦奭
周公旦 與 召公奭 的並稱。兩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聖德於幼沖,率 旦 奭 於舊職。” 前蜀 貫休 《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謝讜 《四喜記·泥金報捷》:“際明時,逢聖主,顯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齊肩。”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金蘭
原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
山公與 嵇、阮一面,契若金蘭。——《世說新語·賢媛》
金蘭之友
廣陌
(1).大路。 晉 陶潛 《詠荊軻》詩:“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唐 沉佺期 《臨高台》詩:“高臺臨廣陌,車馬紛相續。” 明 陳子龍 《春郊》詩:“輕羅吹廣陌,和風襲芳洲。”
(2).猶巨萬。形容數目很大。陌“百”的借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真箇是家貲鉅萬,產業廣陌,有鴉飛不過的田地,扛抬不動的金銀山。”陌,一本作“ 延 ”。
伐國
征伐別國。《左傳·昭公四年》:“召諸侯而來,伐國而克城。”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聲色》:“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從而至?” 明 劉基 《莒人伐我東鄙》:“伐國而圍人之邑與救患而入人邑者,皆王法之所不容也。”
仁人
有德行的人。《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漢 賈誼 《惜誓》:“悲仁人之盡節兮,反為小人之所賊。”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詩之四:“乃知仁人澤,是處皆陽春。”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仁人們或者要問:那么,我們竟不要‘費厄潑賴’么?”
邪佞
(1).奸邪,偽善。 漢 荀悅 《漢紀·平帝紀》:“ 莽 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景 以 馮延巳 、 常夢錫 為翰林學士……而 延巳 等皆以邪佞用事, 吳 人謂之‘五鬼’。” 明 方孝孺 《春風和氣堂記》:“或用之而參以邪佞之人,雖欲為春,不可得也。”
(2).奸邪小人。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上》:“今宜斥退邪佞,投之四裔;引納方直,令在左右。”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太學博士 石介 ,因作《慶曆聖德頌》,其詞太激,邪佞切齒。”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察邪佞,護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