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蔡襄茶錄真跡仍用庚子詩韻》
全文:
創書皇祐曾進奏,正定治平經幾回。
法寶陳家關世守,屢吟寧為詡詩材。
參考注釋
進奏
向皇帝報告。《敦煌變文集·張淮深變文》:“自從司徒歸闕後,有我尚書獨進奏。”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本朝樞密本兵、禮,均二府;又有學士院、舍人院為兩制,下則糧料、審計、進奏、官告、登聞、檢鼓,是為六院。”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一節:“ 開元 末年,外間進奏文表,都得先經 高力士 閱看,小事便直接處理,大事才告訴 唐玄宗 。”
正定
(1).校訂改正。《東觀漢記·張純傳》:“時舊典多闕,每有疑義,輒為訪 純 ,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 宋 葉適 《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鷄鳴挾書,盡夜分皆憶念上口,數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名章偉著皆欲銓品,異聞逸傳皆欲論述。”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古人之作,必正定而後出,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 。”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餘》:“僉事--文士詩人往往誤作簽事,今據官書正定。”
(2).端正而堅定。《三國志平話》卷上:“ 高祖 無正定, 呂后 斬諸侯。” 孫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福》:“我們處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操守便要正定。”
(3).佛教語。梵語“三昧”之意譯。謂屏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一境。為八正道之一。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三:“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定如前釋;離於邪亂,故説為正。” 宋 蘇轍 《題李公麟山莊圖》詩之三:“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畫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治平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 、 商 、 周 ,最稱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
乾隆名句,再題蔡襄茶錄真跡仍用庚子詩韻名句